“周五下班去中国!”这句口号在韩国社交媒体上掀起热潮。韩国公司职员郑佳珍发现,从

理大国迷雾 2025-09-27 18:40:08

“周五下班去中国!”这句口号在韩国社交媒体上掀起热潮。韩国公司职员郑佳珍发现,从首尔到青岛飞行仅需一个多小时,机场就能办理入境手续,“太方便了!” 这样的场景在中国各大城市日益常见。美国外交学者网站注意到,2025年上半年,免签入境中国的外国人达1364万人次,同比上升53.9%。 而这些亲历中国的外国游客,自发成为“中国形象”的传播者。德国徒步爱好者柯于根开发的中国徒步线路刚推出便售罄;泰国大学生莫琼专程到广州品尝美食;比利时游客帕特里克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探索范围从北京上海扩展到青藏高原。 中国对26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对38个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适用口岸增至60个。 这些政策直接推动了入境游的热潮。2025年“五一”假期,北京口岸入境外国人数量达3.5万人次,同比增长78%。其中享受免签便利政策的达2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数量的57%。 上海自7月1日起迎来暑期入境游热潮。仅7月1日至15日,上海边检机关在空港口岸累计查验入境外籍旅客18.7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35.5%。 “免签政策优化显著降低了外国游客的入境门槛。”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教授陈楠表示,这增强了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入境游客的旅游方式正悄然生变。大规模团队游比例下降,自由行、小团定制游比例上升。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孙梦阳指出,如今出现了更多“上班族”游客,“周五下班儿去中国”成为新时尚。 这些变化带来了消费结构的转变。境外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景点,对中国的高铁、时尚街区、主题公园等新型旅游资源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通过自驾、自由行的形式深度体验中国城市的生活品质。 “外籍游客对中国的发展情况有强烈的好奇心,希望从更多维度了解中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吴丽云说,除了景点景区,中国的城市建设、科技发展等内容都可以整合到旅游产品中。 随着“中国游”火热,离境退税商店数量成倍增加,已超过7200家。今年1—6月,享受退税人数同比增长186%,退税商品销售额及退税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4.6%和93.2%。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外籍游客开启“边旅游边签单”的消费新模式。今年1至5月,从义乌入境的境外人员超24.99万人次,同比增长18.62%。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商务部将指导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营造国际化消费场景,丰富品质化消费供给”。上海在南京路商圈启用全国首台离境退税自助开单机;北京设立3个可为全市离境退税商店提供退税服务的“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 外国游客的亲身经历成为打破偏见的有力工具。许多游客用“出乎意料”和“从未想象过”等词汇表达他们对中国现代化程度的赞叹。 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主题为“中国旅游”的群组时常引发跟帖讨论。许多标题为“我对中国的看法原来是偏见”、“这才是真实的中国”等由外国博主制作的视频,吸引了不少粉丝。 法国旅游摄影博主洛伊克·拉加德两度赴华,走访了成都、重庆、湖南、新疆等地。他拍摄的中国景观作品收获了大量点赞与收藏:“中国的壮丽景观拍出来非常震撼。”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当越来越多境外游客选择自由行而非跟团游,旅游目的地将更加直观、真实地展现在游客面前。 社交平台上,一句“好City啊”的调侃成为外国游客对中国城市的由衷赞叹。他们穿上汉服,品尝美食,学着使用手机支付,将一个可爱、丰富、立体的中国形象分享给更多人。 土耳其游客艾哈迈德在西安回民街品尝羊肉串后写道:“这里和西方媒体描述的完全不同,充满活力与机遇。”

0 阅读:126

猜你喜欢

理大国迷雾

理大国迷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