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的胆子?”近日,河南濮阳,一男子银行卡里凭空多出1300元,他好心联系对方,竟被告知这是他借的“网贷”!王先生压根没贷过款,当即报警。可警察还没查清,5天后,催收的电话就来了,要还3731元!王先生不还,对方直接威胁:“不还钱就休想过消停日子!”曝光后,对方竟然连记者都威胁! 9月7号下午,河南濮阳的杜先生手机响了一下,银行发来短信,账户里莫名其妙多了1300块钱。转账人叫杨爽,他搜遍了脑子也想不起这号人。 他觉得不对劲,马上给对方回拨了电话,想问个明白。电话那头的人一句话就把他问蒙了:“这是你自己申请的贷款啊。” 杜先生很确定,自己从来没在网上借过一分钱。他立刻挂了电话,感觉这是个骗局,直接去了派出所报案。 可警察那边的调查还没动静,更吓人的事就来了。 才过了五天,一个催收电话就打了过来,对方自称是“5秒速借”平台的,口气蛮横,让他立刻还3731块钱。 杜先生又气又恼,平白无故收了1300,五天就变成了3731,这账算得也太离谱了。他当场就给拒了。 对方看他不吃这套,立马撕破脸皮,直接在电话里威胁:“你今天不还钱,就别想有好日子过。你通讯录里那些亲戚朋友,一个都跑不掉!” 这下杜先生明白了,对方根本不是来要债的,就是来敲诈的。 这个叫“5秒速借”的平台,在手机应用商店里根本找不到,网上也查不到任何公司信息,就是一个藏在暗处的非法团伙。 他们做事的路数简单粗暴:先强行把一笔钱打给你,造成你欠钱的事实。这1300块就是个引子,只要钱进了你的户头,他们就有了讹你的由头。 接着,他们会报出一个高得吓人的还款额。1300块几天就滚到3731块,正常人一看就知道不合理。他们就是要用这个数字让你慌神,让你觉得事情正在失控,逼你赶紧掏钱了事。 你要是还不给,他们就动用软件一直打电话,并且扬言要骚扰你通讯录里的所有人,让你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 后来,有记者联系上了这个团伙,想问问他们凭什么说杜先生借了钱,有没有人脸识别之类的证据。 对方就用“保护客户隐私”当借口,什么都拿不出来。聊到最后,他们干脆承认自己就是放高利贷的,有专门的催收团队,甚至反过来威胁记者,嚣张到了极点。 好在杜先生从一开始就做对了。他收到钱后一分没动,先联系了银行客服,然后立刻报警。警方给他的建议很明确:这钱先不要还。 杜先生的冷静和果断,让他没掉进对方的圈套里。那1300块钱,现在还安安静静地躺在他的银行账户里,成了这起敲诈案最直接的证据。 其实,像杜先生这样被人强行打钱再催收的事,不是个例。 骗子们正是利用了个人信息泄露,拿到了你的手机号、身份证号,甚至是你手机里的通讯录。他们不需要你同意,就能把钱精准地打到你的账上。 金额通常不大,一千多块,刚好卡在一个让人纠结的数字上:报警吧,觉得为这点钱不值当;不还吧,又怕他们真来骚扰,毁了自己名声。 骗子赌的就是普通人怕麻烦、爱面子的心理。实际上,根据国家法律,这种行为已经涉嫌敲诈勒索罪。 只要你站得住脚,他们就拿你没办法。这种骗局背后的团伙往往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在境外,催收电话的号码也换得很快,确实给警方追查带来了很大难度。 遇到这种事,杜先生的做法就是最好的范本:不碰钱、马上报警、绝不妥协。有时候面对这些藏在暗处的人,你越是害怕退缩,他们就越是得寸进尺。你硬气一点,直接把问题摆到明面上,他们反而会心虚。 大家平时也要多留个心眼,保护好个人信息,真遇上了也别慌,法律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来源:澎湃新闻)
河南濮阳,一男子账户突然收到1300元转账,4天后,他接到催收电话,对方说他在某
【76评论】【6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