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雪山滑坠后续:坡下并非断崖,而是乱石坡,救援人员在碎石带找到遗体,垂直落差约两百米 向导事发后立即折返,第一时间定位到他,并承诺“尽量义务把他运下山” 2025年9月23日,四川甘孜那玛峰(海拔5588米),31岁的洪某(阿坝州小金县人)登顶后,为给队友拍照解开安全绳,放下冰镐。起身时被自己的冰爪绊倒,瞬间失控滑坠。身体沿陡坡翻滚两百余米,最终落在海拔5300米的碎石坡上 那玛峰是未开放雪山,没有官方救援路线。洪某属于违规偷登——没办登山许可,没找正规向导。安全绳在高海拔登山里是“生命线”,能把人固定在岩壁或雪坡上,防止意外滑动。冰爪的钢钉能扎进冰面,哪怕踩滑也能“刹住”。但洪某解了安全绳,冰爪没脱却绊倒自己,滑坠时碎石坡没有积雪缓冲,身体被石块撞得遍体鳞伤 为什么解安全绳、被冰爪绊倒会致命? ①安全绳是“保险带”,解开后身体失去固定,稍微失衡就会滑坠 ②冰爪的钢钉本来能抓冰面,但洪某起身时脚边有冰裂缝,冰爪勾到衣物,直接带倒他 ③碎石坡的石块棱角锋利,滚坠时每撞一下都是二次伤害,根本没法停 很多人觉得登山就是“登顶打卡”,却忘了高海拔的每一步都藏着风险。那玛峰虽美,但未开放意味着没有路标、没有救援点,连手机信号都时有时无。洪某可能想给队友拍张“站在顶峰”的照片,却忘了脚下的冰面是“隐形陷阱”——冰裂缝的边缘很滑,冰爪再牢也架不住“分心”。更关键的是,违规偷登等于把自己扔进“无保障区”,出了事连救援都要绕路 有网友说“太大意了,5000多米的雪山,又解安全绳又脱冰爪”。这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登山的“勇敢”不是忽略安全,是把每一步都踩稳 我觉得登山的意义从来不是“征服山”,是“守住自己”。安全装备不是“麻烦”,是山给你的“邀请函”——只有活着下来,才能讲山顶的故事。洪某的悲剧不是“意外”,是“侥幸”打败了常识 这事你怎么看?你觉得登山时该优先安全还是风景?
在四川雪山滑坠遇难的,一名32岁的单身农民,他在山顶解开绳索给同行者拍照,站起身
【5评论】【6点赞】
用户10xxx57
吃饱了撑的
夜行货车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嗯,有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