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蔡正元说,“不管是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我很确定一点,这个如果真的有统一的话,台湾所能够得到的待遇,会比香港好很多。” 这话听着好像挺有底气,但细琢磨下来,其实有点太绝对了 —— 毕竟武统和和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连前提都不一样,最后能拿到的待遇怎么可能一概而论呢? 先说说香港回归后的实际待遇吧。香港 1997 年回归时,GDP 大概是 1.37 万亿港元,到 2023 年已经涨到 2.87 万亿港元,差不多翻了一倍还多。 这背后不是凭空涨的,靠的是中央给的实打实支持。 比如从 2004 年开始实施的 CEPA 协议,香港的商品进内地基本都是零关税,光这一条就帮香港的服装、电子产品企业多赚了不少钱。 再看和平统一的情况,要是真能和平统一,中央肯定会给台湾不少优惠政策,但这 “优惠” 是不是就比香港好,还得看台湾的实际需求。 台湾的经济结构跟香港完全不一样,香港靠的是金融、贸易、航运,台湾靠的是制造业,尤其是半导体、电子这些产业。 要是和平统一,台湾的半导体企业比如台积电,就不用再受美国的限制,能直接跟内地的华为、小米这些企业合作,不用绕来绕去怕被卡脖子。 这对台湾的半导体产业来说,绝对是大好事,毕竟内地是他们最大的客户。 还有台湾的农民和渔民,2023 年内地进口台湾的水果、水产品超过 10 亿美元,要是和平统一,肯定会有更多的通道和补贴。 比如台湾的莲雾、释迦,现在有时候会因为运输时间长坏在半路,统一后可能会开通专门的冷链通道,让这些水果更快到内地市场,农民也能卖个好价钱。 但这些待遇是针对台湾的农业、制造业来的,跟香港的金融、自由港优势完全不是一回事,没法直接比谁更好。 可要是真到了武力统一的地步,那事儿就完全不一样了,别说比香港好,能不能保住基本的民生都得打个问号。 武力统一意味着会有冲突,台湾的基础设施肯定会受影响。 台湾的港口 2023 年吞吐量超过 7000 万标准箱,要是冲突中港口停运,进出口就会中断,到时候台湾市面上的卫生纸、食用油这些民生用品,可能都会断供。 还有台湾的半导体工厂,台积电的高雄厂、台南厂要是在冲突中受损,台湾的经济支柱就垮了 。 到时候大家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饭、就业的问题,哪还有心思谈 “比香港好的待遇”? 而且武力统一后,恢复秩序需要很长时间。 参考德国统一的情况,东德从 1990 年统一到 2010 年,经济才勉强赶上西德的水平,用了整整 20 年。 台湾要是武统,恢复起来只会更复杂,毕竟两岸的制度、生活习惯差异不小。 那时候中央的重点肯定是稳定局势,比如修复受损的道路、电网,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活,至于像香港那样的金融优惠、自由港政策,根本不是短期内能落实的。 这时候说台湾待遇比香港好,简直是不切实际。 所以回头看蔡正元的说法,最大的问题就是把 “武力统一” 和 “和平统一” 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情况混为一谈了。 他说 “不管哪种都比香港好”,却没考虑到武统会带来的破坏,也没搞清楚香港待遇的核心是啥。 最后想说的是,大家都希望台湾能早日回归祖国,但回归的方式太关键了。 和平统一是双赢,台湾能拿到贴合自己需求的好政策,老百姓的日子能更稳。 可要是走到武力统一那一步,对台湾来说只会是损失。
台湾人的脑洞有点大!蔡正元,曾公开说:“你说台湾的领导人不如大陆一个区委书记,好
【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