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承认,特朗普对华战略重大误判,美媒猛然发现:中国在抛美债 特朗普第一任期启动301调查,针对中国技术转移加征关税,预期能快速打开市场。实际效果有限,中国出口份额不降反升,美国制造业回流目标遥遥无期。顾问团队低估了北京的产业链韧性,补贴政策和东南亚转移让冲击缓冲下来。 第二任期伊始,2025年2月,他签署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60%关税,覆盖电子和汽车领域。美方计算,这能增加本土就业,却忽略全球供应链反弹。中国海关放缓清关,美国进口商成本上升,通胀从3月起攀升至4.5%。美联储报告显示,关税转嫁给消费者,家庭支出多出千元。 美媒如《纽约时报》分析,华盛顿的零和思维忽略了中国作为债权国的角色。2018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从3万亿降到2.8万亿,但美债占比已从峰值下滑。2024年底,北京调整资产配置,优先黄金和欧元,减持节奏渐稳。财政部数据证实,2025年上半年,中国持债从800亿降到760亿,单月峰值减持近30亿。 这一变动推高美债收益率,10年期从3.8%升至4.2%,抵押贷款利率跟进,房地产市场冷却。华尔街日报专栏指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框架本想削弱对手,却放大自身借债难度。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贸易壁垒已增纳税人负担2000亿,远超预期收益。 《外交政策》杂志文章直指,误判根源在于高估中国经济脆弱性。情报评估曾预测,关税会耗尽北京资金,导致人民币贬值求和。现实中,中国央行通过多元化储备避险,贸易顺差扩大到4000亿。抛售美债虽伤及自身,却精准放大美国财政赤字,2025财年已达2万亿。 专家访谈显示,华盛顿忽略了北京的自给战略。芯片法案投520亿建厂,但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从15%升到45%,华为自主芯片绕过限制。电动车领域,中国出口占全球60%,关税壁垒反成催化剂。美媒捕捉到债市信号后,美联储官员公开担忧,外资流出或引发债券波动。 这一系列反应让特朗普团队内部生分歧。纳瓦罗坚持加码,库德洛建议谈判。实际数据表明,对华出口下降15%,顺差不减。抛售过程有序,7月减持25亿,创2008年来低点。摩根大通模型模拟,若持续,每月200亿减持将推高通胀1.2%。 债市压力还波及盟友。日本和英国增持美债填补缺口,但全球信心动摇。路透社报道,贸易战烧掉6000亿双边贸易,螺旋风险上升。中国减持测试美国弹性,同时锁定收益,避免汇率冲击。
中国正在逃命;而日本只能等待灭亡!还以为中国抛售美债,只是普通的金融操作?错了!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