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底,国民党上将刘峙以治糖尿病为由留在香港,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每日出

暖阳洒满幽径 2025-09-26 17:14:57

1949年底,国民党上将刘峙以治糖尿病为由留在香港,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每日出入舞厅酒吧,过得逍遥自在。 1949年底,大陆风云变幻,国民党在溃败中挣扎,可刘峙,这位曾经统领几十万大军的总司令,却在香港过起了神仙日子。他每天出入舞厅酒吧,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他这辈子打仗不行,聚财倒是有一套。当了那么多年高官,钱财自然是攒了不少。到了香港,他不用再装模作样,也不用再为前途发愁,索性放开了手脚。有人说,他是在享受,也是在宣泄。宣泄什么?宣泄那个被蒋介石当面臭骂,又被撤职查办的屈辱,宣泄那个“刮须明志”却被老蒋冷冷丢在一边的尴尬。 可花天酒地的生活,可不是谁都能过得起的。他的旧部们,很多也流落到香港,一个个穷得叮当响。他们听说老长官在这里腰缠万贯,每天乐不思蜀,心里哪能平衡?他们觉得,当年跟着你出生入死,如今你享乐,凭什么我们受穷?于是,一帮人纠集起来,直接上门讨债。据说有一次,他们直接闯进了刘峙在香港的公馆,把他的皮箱都给搬空了。这一下,这位昔日的大总司令吓得脸色蜡黄,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什么“总座”了,而是一头待宰的“肥羊”。 这事儿一出,刘峙彻底不敢在香港待下去了。你看,他怕的不是解放军,而是自己的旧部。这讽刺意味,拉满了。他决定远走高飞,找个没人认识他的地方,重新过日子。 1950年9月24日,刘峙带着三姨太和四个孩子,踏上了去新加坡的客船。本以为这趟旅程能开启新生活,谁知道刚下船,就遇到一伙强盗。这伙强盗可不管你是不是上将,直接把行李抢走了大半。好家伙,又是一次血淋淋的教训。刘峙这才真正明白,过去那些头衔、那些威风,都成了过眼云烟。从那以后,他变得小心翼翼,甚至有些谨小慎微,生怕再惹上什么麻烦。 新加坡待不下去了,他只能继续南漂,一路漂到了印度尼西亚。到了雅加达,过海关的时候,人家看他西装革履,认定他是个大户,又狠狠敲了他一笔罚款。你看,他从一个威风凛凛的上将,到香港被旧部敲诈,再到南洋被强盗抢劫,最后被海关官员敲诈,人生境遇简直是一泻千里。他瞪圆了眼,却连个屁都不敢放。没钱,你连资格都谈不上。 在印尼,刘峙试图做生意,结果把本钱赔了个精光。没办法,只能搬家。从雅加达的大房子,搬到物价低廉的茂物。他那三姨太黄佩芬,竟然是北平师范大学毕业的,有文化!她找到了一所华人小学,当起了美术和音乐老师。而刘峙呢?一个曾经的陆军二级上将,只能在家里帮老婆批改作业,夜里一个人在昏黄的灯下,清点剩下的那点现钱,盘算着柴米油盐。有时候,他会捧着军装上的纽扣,发好久的呆。 这算什么?这算从云端跌落凡尘,而且跌得特别彻底,特别狼狈。 但刘峙这人,可能骨子里就是个“孩子王”。他教书倒还挺称职。有学生写作文,他逐字逐句地挑错;讲地理课时,他会不经意间提到卢沟桥事变,眼神突然变得阴沉。最有趣的是,有小学生天真地问他:“老师,您打过仗吗?”他抖了抖嘴角,一句“书上都有”就草草带过。多年的辉煌,他不敢提起,也无颜提起。 在茂物,刘峙过着无比平静的生活,以至于外界几乎都快把他给忘了。可偏偏,历史总是充满巧合。1952年3月,一份印尼《星洲日报》上,刊登了一篇署名“刘峙”的文章,痛斥国民党腐败,赞扬新中国建设。这下可炸了锅。大家都以为这个“福将”是不是投奔了北京? 刘峙一看,心里咯噔一下,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他知道自己没写过这种文章,但万一这消息传到台湾,老蒋信以为真,派个军统特务来把他给暗杀了,那可就冤死了。于是,他赶紧给报社写了封信,措辞紧张地辟谣,说“本人刘峙,绝未撰写任何揭批旧政权文章”。这封信一登报,又引起了轩然大波。 谁能想到,这封辟谣信,不仅把这位落魄上将推到了聚光灯下,也再次惊动了远在台北的蒋介石。 蒋介石听到这消息,拍案而起,大骂:“这厮是不是疯了?赶紧把他弄回来!”他既担心这个“福将”真的投共,又担心他继续在外面闹笑话,让国民党丢脸。于是,一套“捞人方案”悄悄启动。 1953年春天,刘峙收到了一份“赴台讲学”的邀请。他心知肚明,这哪里是讲学,分明是“请君入瓮”。但他别无选择,也算得上是“浪子回头”了。同年11月,他抵达基隆码头,时隔四年,他终于踏上了台湾的土地。 一下飞机,他就被带到了士林官邸。一见面,蒋介石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怒骂:“误我大事,又敢私逃!”刘峙呢?立正,额头渗汗,嘴里只剩下“是,是,是”。老蒋骂累了,挥挥手让他退下。刘峙心惊胆战,但也松了一口气。 后来刘峙被安置在台中顾问团,俸禄不高,但也足够他安稳度日。他偶尔写点回忆录,字里行间还自夸“忠贞”。到了1960年代,他常去庙里吃斋,低调得连台湾媒体都懒得报道。1971年,这位“福将”病逝,讣告只有短短一行字:“前陆军二级上将刘峙卒。”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暖阳洒满幽径

暖阳洒满幽径

暖阳洒满幽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