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本也要丢光了! 俄罗斯不仅仅是在乌克兰的战争中损失了海量的陆海空各军兵种的武器装备,在国际上也日渐势微,势孤力单。 俄罗斯如今的势单力薄,根源就是乌克兰战场的巨大消耗拖垮了其战略腾挪的底气。 当泽连斯基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与叙利亚现政府领导人沙雷签下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时,这不仅是一次外交突破,更像是一记耳光抽在俄罗斯的中东战略版图上。 要知道,就在几年前,叙利亚还是俄罗斯在中东最稳固的“铁杆盟友”,巴沙尔政府能在战乱中站稳脚跟,全靠俄军直接军事介入的支撑。 可如今,叙利亚新政府却转头与俄罗斯的敌对一方乌克兰握手言和,连外交、国防、安全这些敏感领域的合作协议都一并签了,这背后藏着的,正是俄罗斯对地区事务掌控力的全面崩塌。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失势,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从2015年俄军高调介入叙利亚内战开始,莫斯科曾一度把这里打造成展示肌肉的舞台,靠着空天军的轰炸和特种部队的支援,帮巴沙尔稳住了政权,也借此在塔尔图斯港获得了海军基地,在赫梅米姆机场部署了战机,看似牢牢攥住了中东的战略支点。 但这场“代理人战争”就像个无底洞,随着乌克兰冲突在2022年全面爆发,俄罗斯不得不把大量精力和资源从中东抽回欧洲战场——先进的S-400防空系统、苏-35战机、精确制导导弹,这些原本部署在叙利亚的压箱底装备,如今都成了乌克兰战场的“消耗品”; 驻叙俄军人数从巅峰时的上万人缩减到不足两千,剩下的部队连维持基本防御都捉襟见肘,更别说再给叙利亚政府提供实质性支持了。 这种战略收缩带来的后果很快显现。叙利亚政府原本指望俄罗斯能帮它收复北部库尔德控制区、清剿残余反对派武装,但俄军一撤,这些承诺全都成了空头支票。 更让叙利亚心寒的是,当美国主导的国际联军在幼发拉底河以西频繁活动时,俄罗斯连之前为避免空中冲突设立的军事热线都懒得维护——早在2017年,就因为美军击落叙战机,俄罗斯曾愤怒地宣布暂停热线,但那时至少还会摆出强硬姿态; 可现在,面对美军无人机的常态化侦察和空袭,莫斯科连抗议的声音都弱了许多,这种“绥靖”让叙利亚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俄罗斯战略棋盘上可以被牺牲的棋子。 而乌克兰这边,恰恰抓住了俄罗斯的软肋。泽连斯基政府很清楚,要彻底孤立俄罗斯,就必须斩断它在全球各地的盟友网络,中东自然是重点突破方向。 与叙利亚恢复外交关系,表面上是两国“相互尊重与信任”,实际上是一场精准的利益交换:乌克兰承诺向叙利亚提供战后重建所需的工程技术和农业援助。 要知道乌克兰曾是“欧洲粮仓”,而叙利亚历经十几年战乱,粮食安全问题早已迫在眉睫;作为回报,叙利亚则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公开支持乌克兰的“领土完整”,甚至可能在能源领域向乌克兰开放市场。 这种合作模式,既打了俄罗斯的脸,又给其他中东国家树立了“弃俄投乌”的范例,可谓一举两得。 叙利亚的“倒戈”还只是俄罗斯中东影响力崩塌的一个缩影。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在2025年9月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关键决议中,俄罗斯居然和中国一起,对“建立没有哈马斯的巴勒斯坦国”的提案投了赞成票。 哈马斯曾是俄罗斯在中东为数不多的“准盟友”,高层过去两年三度访问莫斯科,俄方还多次释放“理解抵抗”的信号;可现在,为了迎合沙特、埃及等地区大国的立场,俄罗斯毫不犹豫地抛弃了这个“老朋友”。 这种见风使舵的做法,让整个阿拉伯世界看清了莫斯科的真实面目——所谓的“盟友关系”,不过是利益捆绑的权宜之计,一旦自身利益受损,翻脸比翻书还快。 过去,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靠的是“军事威慑+能源合作”双轮驱动,可现在这两个轮子都转不动了。 军事上,乌克兰战场的巨大损失让俄罗斯再也无力在中东搞“武力秀”;能源上,随着美国页岩油革命和欧洲能源转型,俄罗斯对国际油价的掌控力大不如前,原本靠低价卖石油拉拢中东国家的招数也失灵了。 反观美国,虽然在中东的存在感也在下降,但至少还能通过沙特、以色列等传统盟友维持影响力;而中国则靠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搞基建、做贸易,赢得了不少好感。夹在中间的俄罗斯,既没了军事威慑力,又没了经济吸引力,自然成了中东国家眼中的“鸡肋”。 现在的俄罗斯,就像一个被戳破的气球,看似还保持着大国的架子,实则内部早已空空如也。 当然,俄罗斯毕竟还是核大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核威慑这张牌,在现代外交博弈中早已不是万能的——你总不能用核弹去挽留一个想叛离的盟友,更不能用它来填补乌克兰战场的装备缺口。 毕竟在国际政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俄罗斯再也提供不了足够的利益时,被盟友抛弃,不过是早晚的事。
老本也要丢光了! 俄罗斯不仅仅是在乌克兰的战争中损失了海量的陆海空各军兵种的
天天纪闻
2025-09-26 12:45:1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