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如果不出兵,美国人也不会打到中国去。可美国人却用了超过3000本著作来评价此战,将志愿军英勇奉为壮举,言外之意是被打服了,此战更是中国的崛起之战。 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军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武器,飞机坦克像钢铁洪流一样推进。他们以为凭着这样的实力,很快就能结束战斗,可当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一切都变了。没有足够的保暖衣物,战士们就在零下几十度的雪地里潜伏。 缺乏空中支援,他们就用步枪和高射炮对抗敌人的战机;后勤补给困难,他们就靠着炒面和雪水坚持作战。就是这样一支看似 “装备落后” 的队伍,却在长津湖、上甘岭等一场场硬仗中,让美军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上甘岭战役里,美军对着志愿军阵地倾泻了无数炮弹,山头都被削低了好几米。可志愿军战士们硬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在坑道里坚守了一个多月。他们白天躲在坑道里躲避炮火,晚上就组织反击,一次次把敌人赶下阵地。 有战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抱着爆破筒冲向敌人;有医护人员冒着枪林弹雨,在坑道里抢救伤员。这样的场景,被不少美国老兵写进了回忆录,他们说从未见过如此英勇的军队,面对这样的对手,再多的武器也显得无力。 战争后期,美军虽然还在不断增兵,却再也无法像刚开始那样肆无忌惮。他们意识到,志愿军不仅有不怕死的勇气,还有灵活的战术。 志愿军常常利用夜色和地形,对美军发起突袭,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很多美国士兵开始害怕夜晚,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志愿军就会出现在他们身边。这种心理上的压力,比战场上的伤亡更让他们难以承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研究这场战争。他们从军事战略、战术运用、士兵精神等多个角度分析,写出了一本又一本著作。 在这些书里,没有了当初的傲慢,更多的是对志愿军的尊重。他们承认,志愿军的英勇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这场战争让他们重新认识了中国。 而对中国来说,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远不止是一场胜利。它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力量。在此之前,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不高,很多国家都觉得中国还是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 但这场战争之后,再也没有国家敢轻易轻视中国。中国用这场胜利,为自己赢得了尊严,也为之后的发展争取到了稳定的国际环境。 现在再回头看当初 “中国不出兵,美军就不会打到中国” 的说法,其实根本站不住脚。当时美军已经逼近中国边境,战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对中国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中国出兵,不仅是为了帮助朝鲜,更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而这场战争的胜利,也证明了中国有能力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直到今天,抗美援朝战争依然是中国人心中的骄傲。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烈士,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 而美国那 3000 多本著作,也成了这场战争的见证,它们告诉世界,中国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靠着无数人的牺牲和奋斗换来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家里老人讲过抗美援朝的故事?或者对这场战争有什么不一样的了解?都可以在评论区分享出来,一起缅怀那些英勇的志愿军战士。
1950年底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42军125师师长王道全竟然不顾友军求援的信
【1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