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留学的中国裁判傅明日前接受了日本记者森雅史的专访,谈到了自己的过去和对足球的看法。
(小编注:该专访分为两篇,目前第二篇日本媒体方面并未放出,本新闻节选自第一篇。)
Q.最初,为什么会选择走上足球这条道路呢?
我出生在中国的一个普通家庭,受父亲的影响我非常热爱运动,尤其是足球。父亲年轻时是一名职业球员,也是我的启蒙教练。他经常带我去球场,并鼓励我成为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
在10岁的时候,我和父亲认真谈过一次。他询问了我的意向:“如果你真的想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就必须离开家,到别的地方接受训练和学习。你愿意吗?“当时的我回答说:“不,我不想离开。我想继续待在这里,好好学习,和好朋友们在一起。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呢?”最后,我选择留在家里。
实际上,在中国成为一名职业球员非常困难,除了天赋,还需要巨大的努力。但即使一个人同时拥有这两项,也有可能早早退役。正因如此,我决定在学校里继续踢球。在上大学前,我一直都代表学校足球队参加比赛。
Q.进入大学以后,你面临了哪些选择?
高考后,我进入了一所体育类的大学,主修足球,并参加大学足球联赛。在此期间,我在球场上尝试过多个位置:后腰、右边锋,最后是中后卫。在最后一年,我被任命为校队队长。
大学期间,我的一位指导老师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裁判。在大二时,他对我说:“要不要尝试一下当裁判?”这就是我裁判生涯的开始。在他的指导下,我一边作为球员继续踢球,一边开始从事裁判工作。随着对竞赛规则的学习,我发现自己的球员表现也得到了提升。
到了大三,我开始参加职业裁判的培训课程并考取资格证,从业余比赛逐步升到更高级别的赛事。因为我具备在比赛全程都能轻松应对的出色体能,所以完全能够应对裁判员工作的要求。
我确信,这就是让我成长为一名优秀裁判的决定性因素。体能是基础,它一直是我的根本。
Q.作为裁判肯定也有不堪回首的经历吧。
对裁判来说,最大的考验就是比赛中出现误判的时候。来自场内场外的压力会非常巨大。这个时候,如何调整心态,并在赛后进行专业分析,是所有裁判必须掌握的课题。
当然,作为人来说,谁都会犯错。即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错误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当我出现失误时,会感到非常懊悔。但足球是不可预测的,不管准备得多么充分,比赛中依然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
巧合的是,我在大学里的研究方向正是“裁判员的心理机制与调节系统”。我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心理上的“支持体系”,帮助裁判员更有效地管理好压力。
Q.那么,你认为该如何应对来自外界的大量批评呢?
在比赛中,必须完全信任自己,绝不能临场怀疑自己的判罚出错。如果赛后发现确实自己犯了错,就对它进行分析、做笔记、找出解决办法,以避免今后重蹈覆辙。
至于社交媒体上的批评和舆论,我是无法控制的。所以我选择完全无视。我没有任何社交媒体,这是日本足协裁判主管西村雄一先生曾经教给我的。
是非功过就交由别人去讨论吧,那是他们的事,我一直就是这么想的。裁判员的职责其实很简单明了:分析错误、找到解决办法、不断提高。仅此而已。
中国足球裁判
来源:football-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