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中央领导有多廉洁,说出来你都不相信。 贺龙从大西南回北京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在一次会议上,贺龙奇怪地发现其他同志都喝的是茶水,自己喝的是白开水,是不是服务员没注意弄错了,贺龙也没有多想。 1954年秋天,北京中南海的会议室里,风从窗缝钻进来,凉飕飕的。贺龙刚从西南调到中央,当上国务院副总理。 他坐下,端起杯子一看,只有白开水。 旁边李富春和谭震林的杯子里,茶香飘出来,贺龙心想,服务员怕是忙忘了给自己加茶叶。 他没吱声,会议照开。 休息时,他憋不住,问老战友,怎么你们喝茶,我只有水。 李富春笑,说你交钱了没。贺龙一愣,喝水还交钱。谭震林说,中央刚定的规矩,茶叶一包一毛钱,没交就喝白开水。 贺龙明白了,水公家出,茶叶得买,这规矩对。他点头,心想得守着。 毛主席听见他们聊,凑过来问咋回事。贺龙直说原委,毛主席乐了,说贺老总你准没带钱,我借你一块,够喝十回的,下次再忘可没茶了。 屋里笑声一片。 贺龙回家跟夫人薛明念叨,我记性差,开会你提醒我带一毛钱买茶。 薛明后来回忆,那年头干部就这样,甭管多大官,不交钱不给茶,谁都一样。 这事虽小,透出新中国刚成立那几年的风气。 建国前,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定下纪律,反贪污浪费,强调艰苦奋斗。 这不是嘴上说。 1949到1952年,三反运动搞起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领导先查自己家底。贺龙这些老革命,从战场到政府,也得适应。中央发文,精俭节约,连会议茶水都自费。 这规矩从延安就有影子,陕甘宁边区条例,贪污一元以上重罚,毛主席亲批。 到1950年代,自费成常态,防特权。制度一步步来,从上到下,干部守着,公私分明,成习惯。 规矩得人来定,贺龙那杯白开水,就是例子。1954年,元帅也得交钱。这不光小事,显出对规矩的敬畏。经济困难那几年,更见真章。1959到1961年,全国日子紧,粮食定量,水肿病多。 湖南郴州财贸干校,王校长管开荒,收红薯几万斤,麦子几千斤。 有人说,分点充饥,按价付钱免票。王校长摇头,说搞教育的得带头,全国都苦,我们不能特殊。全交粮食局。大家同意,因为他平时严。 一次,他孩子跟人打架,扭衣服不放。王校长赶到,说不听话没饭吃,孩子吓得松手。那时小孩怕饿,他家也饿着。他疼孩子,但领导得带头。基层这些事多,干部忍小事,顾集体,防特殊。 基层连着上面,领袖带头最要紧,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六人。 他年轻时,能在国民党当宣传部长,高薪厚禄,可他选革命路,知危险,还拉全家上。 建国后,当主席,住窑洞,吃粗粮,穿补丁。困难期,他水肿,护理想补营养,他推开,说全国人民苦,我不能特殊。要是我特殊,部长省长一级级跟上,咋行。 他总把自己当普通人。毛岸英的事让人心酸。 这年轻人优秀,从军到务农,是毛主席最爱儿子。抗美援朝,他主张出兵,有人劝别让岸英去。 他说,我主张的,我儿子不去,咋叫别人去。岸英上战场,牺牲了。毛主席痛,说革命有牺牲。 有人建议运骨灰回国,他不同意,说其他烈士葬朝鲜,不能特殊。这平等,影响社会,大多干部守廉洁,防官僚。 领袖品德在小事闪光,毛主席诗《咏梅》,不争春,只报春。 他一生为民,舍个人家,顾底层。新中国前,推翻三座大山,让大众当家。建国后,他保持作风,难找第二个。外国元首佩服他。品德从实践炼出,影响领导集体。 大家协力建设,关系好,精神足。这风气正,廉洁成自然。 制度背后,是人心的凝聚。那时候,干部不光守规矩,还讲家风。 毛主席家书,嘱咐子女勿搞特殊。周恩来也严,群众送鸡,他批示全退。董必武长征时管妇女队,一粒米不许多吃。焦裕禄批木材,拒马戏团票,分给单位,说不能特殊。 这些事,串起来就是干部的日常。1952年,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毛主席批必须严惩,震慑干部。这不是狠,是让大家明白,公家东西碰不得。贺龙那杯白开水,背后是这套规矩,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守着。 基层的执行力,来自上头的榜样。毛主席不仅严己,还严家。 岸英牺牲后,他不让搞特殊安葬,骨灰留在朝鲜。家书里,他常说一心为公,勿念私。 建国后,他住简陋房子,吃粗茶淡饭。困难期,他跟大家一样饿着,拒绝补营养。一次,护理人员偷偷弄点好的给他,他发现后说,全国都苦,我吃这个,别人咋看。这话朴实,透出平等。干部们看在眼里,学在心里。1956年《论十大关系》里,他讲勤俭建国,反对浪费。这不光是政策,是风气,影响一代人。 回看这些事,总让人感慨。 那时物质苦,为什么还怀念毛泽东时代。不是想回去挨饿,是怀念那股风正气清。人跟人真诚,集体放前面。干部不搞特殊,关系融洽,精神头足。 毛泽东热一来一去,因为这精神值学。贺龙白开水,毛主席不特殊,这些事连成线,是一部廉洁史。历史不远,提醒大家,公私分明,才能走长路。 那些老故事,想着就觉得真,像昨天的事。
第一代中央领导有多廉洁,说出来你都不相信。 贺龙从大西南回北京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9-25 22:42:19
0
阅读:985
勿忘我
那一代领导人真让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