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美国突然宣布 9月24日,美前高官:中国实力远比想象中强大。美前驻华大使伯恩斯“警告”:我亲眼见过解放军,我们低估了中国的军事和技术实力。 这话从伯恩斯嘴里说出来,分量可不一般。作为曾在华深耕的前大使,他不是靠数据报表揣测中国,而是真真切切见过解放军的风貌,感受过中国发展的脉搏。 他提到坐高铁从北京到上海,一千公里路程只花四个半小时,对比美国铁路的陈旧低效,这种差距让他深感震撼。 更让他警惕的是,中国大学里34%的新生选择工程或STEM专业,而美国仅有5.6%——这意味着未来几十年的科技竞争,美国可能连人才储备都跟不上。 伯恩斯还专门驳斥了西方流行的“解放军四十年没打仗,实力不足为惧”的论调。 他直言:“我亲眼见过解放军,我们低估了他们的军事实力和技术实力。”这句话从一个前驻华大使口中说出,相当于打了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美国政客一记响亮的耳光。 他提到中国福建舰电磁弹射试验的成功,对比美国福特号航母频出的故障,认为中国军事技术已在局部实现“弯道超车”。 伯恩斯的警告之所以引人深思,是因为他戳中了美国对华战略的三大盲点。 第一,美国总用“过去式”眼光衡量中国。不少政客还抱着“中国只会模仿”的旧观念,但现实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能源等领域已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 比如华为5G基站全球份额占近40%,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甩开特斯拉,这些实打实的成就哪是靠模仿能得来的? 伯恩斯说得一针见血:当美国政客沉迷于技术封锁时,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五年内从15%飙升至38.7%,这种逆势突破反而像给中国科技树“施了化肥”。 第二,美国低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伯恩斯举了个例子:中国外长连续35年新年首访都选择非洲,这种长期布局美国根本学不来。 美国政策随着政党轮替翻烧饼,今天退出气候协定,明天撕毁贸易协议,而中国却能用几十年时间踏实推进“一带一路”、打造太空站、实现碳中和目标。 这种“马拉松式”的耐力,比短期爆发力更让对手头疼。 第三,美国亲手切断了了解中国的渠道。伯恩斯痛心疾首地说,中美民间交流几乎断档:2019年两国人员往来500万人次,2022年只剩19万;美国在华留学生从1.5万暴跌至350人。 这意味着下一代美国外交官里可能连懂中文的人都找不齐。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裁撤3000名外交官,一边抱怨对华政策不得力,这简直是自废武功。 伯恩斯的警告背后,其实映射出中国发展的底层逻辑——不张扬却扎实的积累。 中国高铁里程超过4.5万公里,占全球一半以上;中国军队的歼-20隐身战机、东风导弹家族已成体系列装;中国对非洲、东盟的贸易增速连年超过10%。 但这些数字背后,真正让美国焦虑的是中国的发展哲学:不搞霸权扩张,而是埋头做好自己的事。 中国国防部长董军说得好:“中国军队越强大,制约战争的力量就越壮大。”这句话点明中国军力发展的和平属性。 中国经历过战火摧残,比谁都珍惜和平,发展国防只为“不战而屈人之兵”。 相比之下,美国把国防部改名“战争部”,伯恩斯直批这是历史倒退,反而衬托出中国是国际秩序稳定者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中国崛起给世界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当美国还在用零和博弈思维围堵中国时,中国却向国际社会开放天宫空间站合作,分享月球样品,在新能源、基建领域推动共赢。 这种“竞争中有合作”的模式,才是多极化世界的真正希望。 伯恩斯的“大实话”与其说是警告,不如说是提醒:大国竞争不是电子游戏,靠虚张声势赢不了。 毕竟,只有当对手愿意正视你的实力时,和平才有真正的保障。 参考资料:美前高官:中国实力远比想象的强大,呼吁停止低估——中华网
新加坡媒体:中国似乎已经放弃和平解决中美矛盾的想法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23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