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建闹了个大“乌龙”!耗资3亿在荒漠建个发电厂,结果10年后,这里最出名的不

洞察观史 2025-09-25 17:45:20

中国基建闹了个大“乌龙”!耗资3亿在荒漠建个发电厂,结果10年后,这里最出名的不是基建,竟然是牧场和羊肉。更搞笑的是,基建队还无意间攻克了一个世纪难题! 2011年,地点是中国青海省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南部,有个地方叫塔拉滩,这地方海拔快三千米,地势平坦,日照时间那叫一个长,一年到头差不多三千小时! 阳光充足,这是好事儿吧?可伴随而来的,是常年呼啸的大风沙,刮得地表干裂,一片片沙化土地,过去开车过那儿,颠簸得跟坐过山车似的,简直就是一片“生命禁区”。 可就在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国家电投集团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看中了它蕴藏的巨大太阳能潜力,他们大手一挥,决定砸下好几个亿,在这片荒漠上建个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 当时的想法挺单纯:荒漠地带闲着也是闲着,太阳能资源又这么丰富,能产两万多兆瓦的电,一年能发三百多亿千瓦时,既解决了能源问题,又把荒地利用起来了,2012年,这国内最大的光伏基地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开工了。 项目刚开始,工程队可没少头疼,最大的敌人,就是那鬼见愁的“风沙”。塔拉滩的风沙有多厉害?卷起来的沙子,呼啦啦地砸在光伏板上,跟下雹子似的,轻则磨损,重则裂板子,更要命的是,沙子积在板子上,挡住了阳光,发电效率直线下降。 为了防风固沙,工程师们可真是绞尽脑汁,他们在施工前尝试撒草籽,又在园区周边种了一圈抗旱植物,比如柠条什么的,想靠它们挡挡风沙,这光伏板铺设的时候,也做了一些调整,最初为了方便设备维护,把光伏板的高度从五十厘米抬高到了一米二。 结果呢?这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光伏板升高了,下面空间变得宽敞,风速竟然神奇地降低了四成多,风小了,地表水分蒸发量也跟着减少了三成,水分就这么留住了。 再加上,清洗光伏板的水会流下来渗入土壤,夜里高原上的露水也比以前多了,这些水份滋润了土地,那些之前撒下去的草籽,竟然就这么野蛮生长起来了! 荒漠里的草,就这么从零星几点,迅速蔓延开来,绿油油的一大片!到后来,这里的植被覆盖率竟然飙升到了八成!要知道,这可是在一片曾经是寸草不生的荒漠啊!原本上百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竟然开始神奇地缩水。 这可不是小事儿,要知道,沙漠扩张,荒漠化治理,这可是全球多少年都头疼的“世纪难题”!多少国家花大钱、费大力气去种树、搞“绿色长城”,效果还常常不尽如人意,中国这回,竟然在建个电站的过程中,无意间给堵上了! 不过这“幸福的烦恼”也很快就来了。草长得太旺盛,可又成了新问题,它们长得太高,会遮挡光伏板,影响发电效率,到了冬天,干枯的草又容易引发火灾,工程队又挠头了:雇人割草?那成本可高了去了!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天才的想法诞生了!2015年,黄河公司跟当地的铁盖乡一合计,干脆把周边十六户养殖户的六百多只羊引进了园区。 这下可好,羊群一进去,就像进了天堂一样!它们把园区的杂草吃得干干净净,省了人工除草的费用,更绝的是,羊粪又成了天然的肥料,滋养了土壤,让草长得更壮实、更茂盛。 渐渐地,“板上发电,板下放牧”的模式就这么固定下来了,羊群从最初的六百只,一路壮大到后来的将近两万只!园区里还专门建了羊圈,雇佣当地的牧民来管理。 这下牧民们可乐坏了,以前在戈壁滩上放羊,草稀稀拉拉的,羊得跑老远才能找点吃的,长得瘦巴巴的,现在可不一样了,光伏板成了天然的遮阳伞,羊群在板子下面乘凉,吃的又是最新鲜、最自然的牧草,长得个个膘肥体壮,肉质细嫩得没话说! 这种羊,吃着那片特别的土地上生长的植物,口感还带点野味,简直是高端市场上的抢手货,一年光是卖羊肉就能带来两百多万的收入!它们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光伏羊”。 这个“乌龙”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那可真是个“天大的福气”,基建的本意是为了发电,结果却意外地治好了沙漠,还养出了一群金贵的羊,十年后,大家热议的不是那些高科技光伏板,而是那片生机勃勃的牧场,还有那味道绝佳的“光伏羊肉”!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100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