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郑宏余被七八名越军包围,越军见他只有一个人,就喊话让他投降,郑宏余听完后大怒:“今天让你们瞧瞧我的厉害!” 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郑宏余跟着部队上了前线。当时他们连队的目标,是啃下越军死守的303高地。这地方是块硬骨头,正面强攻伤亡太大。连里决定组建一支尖刀排,从侧翼穿插,打它个措手不及。 郑宏余二话不说,第一个报名参加。 他们刚摸到高地附近,就被越军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正面冲锋等于是送死。郑宏余脑子转得快,他立马跟排长建议,自己带两个人,从更刁钻的侧翼绕过去,用机枪吸引敌人火力,给主力创造机会。 郑宏余带着俩战友,悄悄摸到了越军侧翼的一个绝佳位置,机枪一架,火舌瞬间喷涌而出。越军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了过来,一排排敌人应声倒下。尖刀排的主力一拥而上,势如破竹,一举拿下了30A3高地。 高地丢了,越军急了眼。他们不敢惹火力正猛的尖刀排主力,就把气全撒在了侧翼。他们判断,那边枪声虽然响,但火力点固定,人肯定不多。于是,一股脑的越军就朝着郑宏余他们仨的位置扑了过来。 双拳难敌四手,何况是装备精良的敌人。激战中,郑宏余身边的两名战友先后中弹,壮烈牺牲。转眼间,阵地上就只剩下他一个人,被七八个越军团团围住,困在了一个弹坑里。 越军那边开始用蹩脚的中文喊话了,意思很明白:出来投降,饶你不死。 郑宏余他听完,非但没怕,反而一股火冲上了头。投降?不可能!他抱着怀里仅剩的一挺机枪和一些子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横竖都是死,不如拉几个垫背的! 越军看他没动静,就往弹坑里疯狂扫射。一颗子弹“嗖”地一下,擦着头皮飞过,把他的军帽给打飞了。 就是这顶被打飞的军帽,让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他捡起一根树枝,把那顶被打穿的军帽重新顶了起来,在弹坑边缘晃了晃。越军以为他要冒头,对着军帽又是一阵猛射。就在敌人火力全开的一刹那,郑宏贴着地面,悄无声息地转移到了另一个弹坑里。 等枪声停了,几个胆大的越军看“郑宏余”没了动静,以为他已经被打死,就大摇大摆地从掩体里出来,准备过来检查战果。 郑宏余在新的藏身处,稳稳地架起机枪,冷静地数着走过来的敌人,七个,八个……他没有急着开火,而是等他们走进最佳射程,才猛地扣动扳机。“哒!哒!”两声点射,最前面的两个越军应声倒地。 剩下的越军瞬间就懵了,搞不清楚子弹是从哪儿飞来的,赶紧手忙脚乱地找地方躲。这时候,又有人开始喊话劝降。郑宏余理都不理,听声辨位,又是一枪,那个喊话的直接见了阎王。紧接着,他趁敌人阵脚大乱,又是几枪过去,撂倒了三个。 这下,剩下的几个越军彻底吓破了胆,哪还敢恋战,屁滚尿流地跑了。 暂时安全了,郑宏余坐在弹坑里,啃了口冰冷的干粮。他知道,自己已经和部队失联了。唯一的方向,就是往北,因为祖国在北方。 他刚走出没多远,就在林子里发现一队七个越军,正排着队朝他刚才战斗的方向走去。他心里一琢磨,肯定是刚才那几个逃兵回去搬的救兵。 这队越军警惕性非常差,只顾着闷头赶路,完全没发现自己身后已经多了一个“猎人”。郑宏余悄悄绕到他们身后,找准机会,一梭子子弹扫过去。四个当场毙命,剩下三个连头都没敢回,就消失在了丛林深处。 夜里,他找了个山洞简单休息。第二天一早,刚出洞口,又撞上四个越军。郑宏余没给他们任何机会,抬手就是一顿扫射。可这次,他没想到自己掉进了圈套。正当他准备转移时,后腰突然被几杆冰冷的枪管顶住了。 身后的越军叽里咕噜地说着什么,似乎在商量怎么处置他。郑宏余心念电转,与其被俘,不如再赌一把!他突然往地上一躺,抱着机枪,顺着陡峭的山坡就滚了下去。 越军哪见过这种打法,赶紧追下山。等他们在山脚下找到郑宏余时,发现他抱着枪,仰面躺着,一动不动,显然是“摔死了”。 然而,就在一个越军弯腰想去拿他手里的枪时,郑宏余的眼睛猛地睁开,怀里的机枪瞬间发出了怒吼。近在咫尺的距离,越军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全部射杀。 郑宏余已经孤身一人,连续击杀了17名越军! 郑宏余在干掉那批敌人后,继续向北。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另一名掉队的战友。两个人结伴而行,互相扶持,终于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部队。 当他满身硝烟,出现在连长面前时,所有人都以为他牺牲了的战友们全都沸腾了。连长问他情况,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自己孤身杀了18名越军,至于那些没法确认的,他都没算在内。 这位创造了战场奇迹的孤胆英雄,在后续的战斗中,为了攻克一个高地,不幸中弹,光荣牺牲。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3岁。 战后,中央军委追授郑宏余“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这个称号,他当之无愧。
淮海战役总指挥?当然主席了,那前线呢,看看最新演职员表就知道了:⑴制片人、监
【5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