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5次,超过按50万一次收费!”2009年,“亚洲第一美人”泽尻英龙华在婚前协议里规定,一个月只能过5次夫妻生活,超过部分则按次收取高额的费用。 2009年,日本娱乐圈爆出了一桩让人瞠目结舌的婚前协议:亚洲第一美人泽尻英龙华,在结婚前就和老公高城刚签下了一纸可以说是“史上最离谱”的条款。 一个月夫妻生活最多五次,多一次就按次收费,价格是50万日元,折合今日汇率大约是2.5万元人民币。 这还只是开胃菜,协议的内容越往下看越让人怀疑,签字那一刻高城刚到底是“被下蛊”了,还是自愿跳进了火坑? 先别急着批评泽尻英龙华“太精明”或者“唯利是图”,她的婚前协议确实写得像是律师事务所的精品案例:性生活有价格标签,出轨罚款百万级,离婚分财产比例九比一,孩子归谁也一锤定音。 看起来,她就像是拿着算盘坐在感情桌上的谈判代表,一边抬眼望着对方,一边心里默念“你出价,我就出牌”。 但问题是,这样的合同真能保障婚姻的幸福吗?她要的到底是婚姻,还是控制权。 其实,婚前协议本身没什么问题,在欧美,很多富人结婚前都会签这种条款,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感情破裂时财产被大幅分割。 但是泽尻这份协议,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保护资产”范畴,甚至连亲密行为都要明码标价。 说白了,她把婚姻变成了一份“服务合同”,夫妻变成了“合作关系”,感情变成了“可量化项目”。 可以觉得这很冷血,也可以说她现实,但在娱乐圈这个刀光剑影的世界里,女人靠的不只是脸和演技,更多时候,是对生活的掌控力。 泽尻英龙华的成长经历,其实给这份协议打下了深深的背景色,9岁父亲失踪,几年后回来却因癌症离世;哥哥也在她高中时车祸去世。 这种接二连三的失去,让她从小就对稳定和安全产生了极度渴望,而这种渴望,往往会在成年后的感情选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需要控制一切,才能感觉到安全。而婚姻这种“不确定性最强”的关系,自然成了她最想把控的部分,协议就是她的“安全阀”,一旦感情出问题,她就能用这份合同来保护自己。 再加上日本娱乐圈对女性的要求极高,尤其是像泽尻这样从“清纯偶像”起步的女星,一旦人设崩塌,便会被无情抛弃。 她早年因态度傲慢被媒体围攻,形象一落千丈,其实从那一刻开始,她就已经意识到:靠脸吃饭是有保质期的,靠人情吃饭是靠不住的,唯有靠“规则”才能立足。 她不是不懂爱情,而是太清楚,爱情靠不住。 一个44岁的大男人,事业有成,怎么会乖乖签下这样一份明显失衡的协议?有人说是爱情冲昏了头,也有人说是“软饭硬吃”,但真相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高城刚不是圈外人,他是个媒体人、DJ、创意人,算是那种“活在潮流边缘”的文化型男人,他追求的东西不一样,可能也不太在乎世俗意义上的“男人尊严”。 泽尻的美貌和气场,对他来说可能是一种征服,更是一种资本,签协议不是退让,而是“入股”。 但他可能低估了这份合同背后的“杀伤力”,婚姻不是公司合并,生活不是合同执行,协议再严密,也挡不住人心的温度波动。 当爱情进入了“计量模式”,激情和浪漫也就自动打了折扣,更何况,他们之间相差22岁,这不止是代沟,更是价值观的鸿沟。 一个是刚走红的偶像天后,一个是半只脚踏进中年危机的文艺中年,彼此的节奏、需求和想象力,注定不在一个频道。 协议签了,心却没绑住,三年不到,婚姻就宣告终止,协议上的条款在离婚时也基本没实际执行,财产没拿走,惩罚没落地,孩子也没生。 唯一留下的,是大众围观后的那句感慨:“这婚姻,从一开始就像场秀。” 我们常说,爱情是感性的,但婚姻是理性的,可这个“理性”,不是精打细算到“过一次床多少钱”,也不是“出轨要赔多少”,那是冷冰冰的惩罚机制,不是情感的保险箱。 泽尻英龙华的婚姻,其实是一种典型的“高防御型情感关系”,她害怕受伤,所以先设好规则;她不相信男人,所以先扣住主动权。 问题是,感情最怕的就是这种“事先打草稿”的模式,当你把所有可能的风险都预演一遍,那份原始的激情也就所剩无几。 婚姻需要契约精神,但更需要信任,协议可以防止财产纠纷,却防不住人心变了,你可以用一纸合同圈住一个人的行为,却圈不住他的心。 高城刚或许一开始觉得那是“游戏规则”,后来才发现,自己成了被规则困住的人,这场婚姻的失败,不是因为协议本身,而是因为两个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同频”。 一个人想要掌控,一个人想要自由,注定走不到最后,婚姻不是保险合同,也不是投资项目。它需要的是两个人的信任、尊重和认同,而不是一纸“霸王条款”。 2024年,她曾尝试通过舞台剧复出,观众依然记得她的美貌、她的演技、她的叛逆,但也无法忽视她那段“协议婚姻”留下的标签。 她用一纸合同掀起了娱乐圈的惊涛骇浪,却也让人们看清了,婚姻真正的底色。
一个月5次,超过按50万一次收费!”2009年,“亚洲第一美人”泽尻英龙华在婚前
顾议史实
2025-09-25 11:35:32
0
阅读: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