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天塌了!黄仁勋没想到中国居然把事情做的这么绝。 面对英伟达公司对于中国的

红楼背疏影 2025-09-25 11:08:55

英伟达天塌了!黄仁勋没想到中国居然把事情做的这么绝。 面对英伟达公司对于中国的“挑衅”,仗着在中国的份额特别多,占比特别多,而且很多年中国人都喜欢英伟达的商品。 显卡价格暴涨、特供芯片缩水、售后服务双标——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种种做法终于踩到了红线。 2025年9月,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英伟达公司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家凭借AI芯片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美国科技巨头,正为其“割韭菜”行为付出代价。 英伟达在中国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2023年美国升级对华芯片管制后,英伟达一方面推出“特供版”H20等芯片规避管制,另一方面却在性能上大打折扣。 数据显示,H20芯片的算力仅相当于H100的20%,但价格却相差无几。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做法,引发了中国企业普遍不满。 更令人诟病的是售后服务差异,同样型号的A100芯片,在中国市场的保修期比欧美市场短一年,技术支持响应时间却长三倍。 这种区别对待凸显了英伟达“吃定中国市场”的傲慢心态。据统计,2024年中国市场为英伟达贡献了超过200亿美元收入,占其总营收的25%,但这种依赖反而成了英伟达“挟芯片以令市场”的底气。 面对英伟达的技术霸凌,中国的反击有条不紊。2024年,华为昇腾910B芯片实现量产,虽然整体性能仍落后H100约20%,但在特定应用场景已可替代。 更值得关注的是,寒武纪、海光信息等本土企业也在快速成长。2025年上半年,中国AI芯片自主化率已提升至35%,较2022年翻了一番。 政策层面也在发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于2025年初启动,规模达3000亿元,重点支持GPU等高端芯片研发。 各地方政府也配套推出扶持政策,如上海自贸区对芯片企业给予“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这种“国家队+市场化”的组合拳,正在改变中国在AI算力领域的被动局面。 此次反垄断调查绝非孤立事件。回顾历史,中国在2015年对高通开出60亿元反垄断罚单,2019年对美光实施网络安全审查,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此次对英伟达的调查,是中国在数字时代维护“技术主权”的又一重要举措。 调查重点可能涉及三个方面:首先是价格歧视,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定价普遍高于欧美;其次是捆绑销售,强制客户购买整套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利用其在AI训练领域的垄断地位压制竞争对手。若查实,英伟达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甚至被要求调整在华商业模式。 英伟达问题本质上是中美科技战的缩影。2025年以来,美国进一步收紧对华芯片管制,将长鑫存储等更多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作为回应,中国加速去“英伟达化”进程。阿里巴巴、腾讯等云服务商已开始将部分业务迁移到国产芯片。 这场博弈正在重塑全球芯片产业链,台积电、三星等代工厂面临选边站队的压力,而欧洲、日本芯片企业则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全球芯片产业正在走向区域化分割,这反而可能削弱英伟达的全球竞争力。 短期看,中国难以完全摆脱对英伟达的依赖。在大模型训练等高端领域,英伟达的CUDA生态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但中长期而言,中国实现芯片自主的可能性正在增大。据业内预测,到2028年,中国有望在14纳米以下制程实现突破,AI芯片性能可达英伟达同期产品的70%左右。 对英伟达而言,失去中国市场将是一场灾难。其股价在调查消息传出后单日下跌8%,市值蒸发超千亿美元。 更严重的是,中国企业的替代方案正在成熟,一旦形成“替代闭环”,英伟达将永久失去这个全球最大的AI应用市场。 英伟达的案例给所有跨国企业上了一课:任何企业都不能把市场优势当作“割韭菜”的资本。在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深入推进的今天,尊重市场、尊重客户才是立足之本。 从更宏观视角看,芯片之争反映的是全球数字主权觉醒的大趋势。各国都在寻求技术自主,单一企业或国家垄断关键技术的时代正在终结。 英伟达要想继续在全球市场保持领先,就必须重新审视其商业伦理和战略定位。毕竟,没有人能永远垄断创新,但傲慢却可以轻易毁掉一个商业帝国。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2025-09-18发布:中国企业停止购买英伟达相关芯片?外交部回应

0 阅读:87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