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刀郎也没料到, 收回《我的楼兰》演唱权还未满一年,这首歌的作词人苏柳近日公开发声,直接站在了云朵这边。 这事说起来还挺绕,得先把前因后果捋清楚。《我的楼兰》最早是云朵唱火的,那嗓子里的辽阔感,把沙漠里的神秘与苍凉全揉进去了,不少人听到“想问沙漠借那一根曲线,缝件披风为你御寒”,脑子里立马就有画面。后来刀郎收回演唱权,自己也唱了一版,风格更沉郁,多了点历经岁月的厚重,两版各有各的味道,本来听众也就是各捧各的场,没什么大矛盾。 直到苏柳出来说话,这事才算有了新动静。她在社交平台上写了好长一段,字里行间都透着对云朵的认可,说“云朵的演绎让歌词有了灵魂”,还提到当初创作时想象的意境,和云朵的声线几乎完美契合。这话一出来,底下评论区立马炸了,有人说“作词人才最懂歌该是什么样”,也有人替刀郎委屈,觉得“收回自己作品的演唱权没毛病,怎么还成了众矢之的”。 其实这里面藏着个挺关键的问题:一首歌到底是谁的?是创作它的词曲作者,还是把它唱到听众心里的歌手?刀郎作为歌曲的创作者,收回演唱权在法律上完全站得住脚,毕竟版权就在他手里,想自己唱,或者交给其他歌手唱,都是他的权利。可听众不认这个理啊,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我的楼兰》就是云朵的版本,那声音早跟“楼兰”的意象绑在了一起,突然换成别的版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像吃惯了的菜,换了个厨师,味道再像也不是原来的感觉。 苏柳的发声,更像是戳中了听众心里的那点执念。她没说刀郎唱得不好,只是强调云朵的演绎“最贴合作词时的心境”。这种表态特别聪明,既没否定创作者的权利,又肯定了歌手的价值。毕竟一首歌能火,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词是骨架,曲是血脉,而歌手的声音,是让这首歌活起来的灵魂。少了任何一环,都成不了经典。 再说说刀郎这边,他收回演唱权的举动,其实也能理解。作为音乐人,谁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以更符合自己当下心境的方式呈现?他后期的作品风格明显更内敛,想把《我的楼兰》重新演绎一遍,或许是想赋予这首歌新的生命。可他可能没料到,听众对原版的执念会这么深。有网友调侃说“刀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话有点过了,但也确实反映出一个问题:创作者在追求自我表达的时候,也得考虑听众的情感联结。 现在这事还在发酵,有人支持苏柳和云朵,觉得“好歌就该配最懂它的歌手”;也有人站刀郎,认为“版权在手,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其实没必要非得争个对错,毕竟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多元。刀郎的版本有他的深度,云朵的版本有她的灵气,听众各取所爱就好。最怕的是因为这事闹得不愉快,最后连好好听歌的心情都没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央视新闻提到刀郎了!就在刀郎演唱会还有10天将在乌鲁木齐开唱之际,刀郎歌曲《20
【30评论】【17点赞】
银河系归来
支持刀郎,音乐全能人才,人品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