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中国所料:金正恩轻轻一句话,就让特朗普的计划全泡汤了。金正恩在9月21日的一次朝鲜劳动党会议上,公开表示朝鲜愿意恢复与美国的对话,但前提是“美国必须放弃其对朝鲜无核化的执念”。 金正恩的表态意味深长。他承认与美国的对话并非毫无可能,但将“放弃无核化要求”设为对话的前提条件。 主要信息来源:大象新闻--2025.09.22 关于金正恩称仍怀有对特朗普的美好回忆,只要美方放弃无核化目标,就同意会晤的报道 这一要求不仅让美方一直以来试图实现朝鲜无核化的外交目标遭受重挫,同时也是对国际社会提出了新的挑战,即是否接受一个坚守核武立场的朝鲜作为谈判对象。 更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还重新定义了核武器在朝鲜的角色。他强调,核武器是确保政权生存和国家主权的“第一使命”,而一旦威慑失效,“第二使命”也会随之开启。 显然,这一表态无异于对区域内的对手发出了以核反击为核心的战略威慑信号,而“放弃无核化”更像是用来迫使美方妥协的砝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朝鲜的核问题早已不仅是朝美之间的较量,而是涵盖中、俄、韩等多方博弈交织的复杂国际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在核武建设上的步伐从未停止,尤其是在2018年美朝新加坡峰会后,虽然金正恩曾做出“努力实现半岛无核化”的承诺,但实际上,朝鲜始终坚持对其核威慑力的不断强化。 从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到战术核武研发,朝鲜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在国际谈判桌上扩展它的技术筹码。 特别是2018年到2019年的“特金会”堪称美朝外交的高光时刻,然而,双方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信任问题。 无核化协议更多停留在表面承诺,未能切实落实具体措施。同时,特朗普任期内的“极限施压”策略也没有达到预期。 当时,美方通过严苛经济制裁试图迫使朝鲜屈服,但金正恩依然保持强硬姿态,并巧妙利用美中的战略对立为朝鲜争取外交空间。 而且金正恩在讲话中提到与特朗普的“美好回忆”,并再次释放与美方高层会谈的意向,表面上似乎是朝着对话的方向迈出的一步,但本质却是以固守核武为前提的外交策略调整。 毕竟朝鲜如今试图要求国际社会接受其核国家地位,将无核化彻底从谈判议题中排除。这意味着,未来任何外交讨论都将以朝鲜“拥核”的事实作为起点,而非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而且金正恩对双边对话提出的条件表明,朝鲜希望牵制韩国和日本等周边盟友,胁迫它们在朝核问题上采取更灵活的态度。 韩国尽管表面支持无核化,但国内舆论中也存在将朝鲜核武视为“民族共同战略资产”的声音。 甚至金正恩的强势表态也让国际社会陷入两难之境。韩国政府立场谨慎而矛盾,一方面强调谈判的大门依旧敞开,另一方面仍在多边场合支持无核化目标。 日本对朝鲜威慑力的担忧则空前高涨,多次呼吁美国加强制裁措施。而中国和俄罗斯的态度相对微妙,它们既反对无核化谈判失败导致的区域不稳定,也不希望美国加剧对东北亚的军事干预。 目前看来,美朝之间进入了新一轮的拉锯战。金正恩的这一表态与其说是寻求突破,不如说是在对国际压力新的妥协试探。 一旦美国因内外掣肘无法回应其“条件”,朝鲜很可能会进行更具威慑力的军事试验,甚至包括更多的导弹或核武器测试。 而且朝鲜“不弃核”的立场不仅是一国领导人的宣誓,也是一种深植于历史、地缘政治环境和内部安全观念的战略逻辑。 毕竟朝鲜长期以来将拥核视为确保其政权延续的核心手段,而不是一种谈判的筹码。无论美国还是国际社会,很难在维持现有安全架构的基础上对金正恩的要求作出回应 从历史经验来看,解除其他国家核武(如利比亚和伊拉克)往往伴随着政权的不稳定甚至垮台,这对朝鲜而言是极力规避的结果。 而朝核问题也映射出全球在核政策和经济制裁上的长期分歧,同时宣告了既有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深层次危机。 金正恩“一句话”并未解开半岛局势的症结,反而让无核化的目标变得更加遥远。朝核问题表面是对话的破裂,但深层次反映的是大国博弈中多重利益的重叠。未来,美朝、中朝、乃至在更广泛国际舞台上的对抗或妥协,都将决定这一问题的走向。 要为这一问题找到出口,国际社会需要在无核化与互信共存之间找到平衡点。最根本的,是要在朝鲜“融入国际社会”的框架之下,为其营造经济与政治安全的可靠路径,而非单纯通过孤立和威胁。 毕竟区域内的大国,如中国和俄罗斯,也需在防止冲突升级和推进无核化进程上承担更明确的角色。 金正恩一句话,让外交棋局变得更加紧张,但却也暴露了各方外交逻辑的脆弱点。在这错综复杂的国际秩序中,如何实现和平与安全的双赢,仍需各方的智慧和耐心。 对此,您怎么看?关键时局下,美朝双方该何去何从?欢迎在评论区展开分享。 主要信息来源:大象新闻--2025.09.22
美媒高喊:总统真该去中国看看了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本是左右两家美媒,这一次却
【31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