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李奇微为了切断志愿军后路,派出了精锐——187空降团,在志愿军后方空降了两个连的特种兵,可不料,却遇上唐满洋率领的饿了三天的一个排。 唐满洋,绰号“天杀星”,人如其名,天生就是为战场而生的。解放战争那会儿,部队打阎锡山一个炮兵营,他第一个冲上去,手里一把鬼头刀,硬生生把对面的营长给拦腰劈成了两半。就这股子悍不畏死的猛劲儿,谁见谁怵。 入朝作战后,唐满洋的“天杀星”本色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当时南朝鲜派了不少特务,化装成老百姓,跟在咱们部队后面搞破坏。别的部队都吃了亏,唐满洋一听这事,两眼放光。这哪是特务啊?这分明是“行走的干粮”!他立马叫上自己的徒弟姚显儒,拉上司务长,哥仨就干起了“绑票”的买卖。他们仨从自己部队的防区抓起,抓完了就去帮兄弟部队“清理门户”,硬是把敌人的特务渗透计划,给搞成了咱们的“后勤补给大队”。 就这么个狠人,当美军空降兵从天而降的时候,他正带着手下一个排的兵,饿了整整三天,窝在防空洞里睡觉呢。 徒弟姚显儒把他摇醒,兴奋地喊:“排长,团里来命令了,后边空降下来一帮美国佬,让我们去收拾了,顺便抓几个‘舌头’!” 唐满洋一听,瞌睡虫立马跑光了,从地上一蹦三尺高,嘴里就念叨一句话:“粮食来了,粮食来了!”在他眼里,这帮从天而降的美国精锐,跟之前那些特务没啥两样,都是送上门的补给。 这帮美军游骑兵也确实狂,他们占了周围三个山头,呈品字形互为犄角,觉得固若金汤。为了防备志愿军夜袭,他们干脆放弃了主峰580.7高地,想着等天亮再收拾局面。可他们不知道,唐满洋这帮人,最擅长的就是黑灯瞎火干大事。 那几个山头,四周都是陡峭的悬崖,根本没路。美军觉得万无一失,连哨兵都没多派。结果,唐满洋就带着徒弟姚显儒,两个人跟壁虎似的,硬是从绝壁上悄无声息地摸了上去。两个打瞌睡的哨兵,还没明白咋回事,就被冰冷的刀锋送回了老家。 摸上阵地,唐满洋借着月光一瞅,嘿,远处有个家伙手腕上戴着个夜光表,在黑夜里亮晃晃的,生怕别人看不见。这不就是指挥官嘛!唐满洋抬手就是一枪,那个倒霉蛋应声倒地。 枪声一响,三个山头的美军全乱了套。还不等他们组织起有效抵抗,唐满洋带着的战士们已经饿虎扑食般冲了上来。美军一看这架势,又听说志愿军优待俘虏,立马很光棍地举手投降了。 团长听说唐满洋一个排不到半小时就拿下了高地,还抓了一大堆俘虏,高兴得嘴都合不拢。第二天,赶紧派干事过来准备做战俘思想工作。可干事到了现场,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别说俘虏了,连个俘虏毛都没看见。 干事纳闷啊,就问唐满洋:“老唐,俘虏呢?” 唐满洋一脸无奈,指了指山沟:“全在那儿呢,都被我给突突了。” 干事当场就懵了,这可是严重违反纪律的!原来,那帮被俘的美军游骑兵,缓过神来之后,借着照明弹的亮光一看,发现山头上守着他们的志愿军没几个人,而且一个个饿得眼冒金星,连站都快站不稳了。精锐的自尊心让他们觉得受了奇耻大辱,竟然动了歪心思,趁着咱们战士不注意,就想抢枪反抗。 美军一动,唐满洋也动了。他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战场的法则就是你死我活。短暂的交火后,山头上再次恢复平静。唐满洋带着他的兵走下了山头,而那批不可一世的美军游骑兵,一个活口都没留下。 这事儿后来报到师里,师领导也头疼。最后,这件本该记特等功的奇功,反复研究后,只给唐满洋记了个三等功。 有人替他叫屈,他自己却满不在乎:“屈啥?咱活着,还屈?” 唐满洋的这次战斗,只是当时惨烈战场的一个缩影。在他创造奇迹的同时,他的无数战友,正在经历着志愿军入朝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李奇微的全面反扑,让正在后撤的志愿军猝不及防。特别是60军180师,因为通信不畅、指挥失当和友邻部队的提前撤离,被美军重兵合围,在断粮数日的情况下血战突围,最终全师一万多人打到仅剩四千人,几乎被打残。 整个志愿军的战线,都面临着被撕裂的危险。而北方的铁原,成了所有压力的焦点。一旦铁原失守,后面就是一马平川,美军的机械化部队就能长驱直入,整个朝鲜战局将不堪设想。 彭德怀总司令给63军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把63军打光,也要在铁原死守15天! 当时63军全军上下能投入战斗的兵力,只有2.4万人,而他们面对的,是范弗里特指挥的4个美械师,超过5万精锐,还有1600多门大炮,300多辆坦克,以及“范弗里特弹药量”,不计成本的炮火覆盖。 多年以后,当有人再问起唐满洋关于枪杀俘虏的事,他只是淡淡地说:“没办法,他们要杀我的人,我不能不开枪。” 2010年,80岁的唐满洋在弥留之际,已经对外界没有任何反应了。但当家人在他耳边轻轻说起“美国空降兵”这几个字时,这位昏迷的老英雄,竟然奇迹般地伸出了右手,在空中做出了一个扣动扳机的动作,嘴里还喃喃地说着:“是我是我……”
1951年5月,李奇微为了切断志愿军后路,派出了精锐——187空降团,在志愿军后
历史脑洞
2025-09-22 09:59:08
0
阅读: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