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称,日本是全球唯一一个不完全承认二战结果的国家。这不是随口一说,而是一次有分量的国际表态,它不仅关乎俄日之间的老账,更是一记响亮的警钟,敲在所有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人的心头。 扎哈罗娃的表态与日本近期的举动直接相关。此前,日本国会 72 名议员组团参拜靖国神社,这类举动每年会固定出现三次,分别在春秋两季和 8 月中旬。 靖国神社内供奉着被判处死刑的战犯,被亚洲国家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政客的频繁参拜早已引发周边国家不满。 俄罗斯外交部多次强调,这种行为会伤害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人民的感情。 俄日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因此更显突出。 两国至今未能缔结和平条约,根源在于对二战结果的认知分歧。 日本在南千岛群岛问题上的立场,与不承认二战战败结果的态度相互交织,使得双边关系始终存在难以跨越的障碍。 扎哈罗娃的发言中,特别点出日本当局加速重新军事化的政策本质,其基础正是不愿承担侵略责任且缺乏悔罪诚意。 这样的认知偏差在日本国内有迹可循。 “终战” 而非 “败战” 的说法在保守派媒体中占据主导,首相使用 “败战” 一词曾遭到群起攻击。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早已明确判决,日本于 1945 年 9 月 2 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承认战争行为完全失败,但相关史实在日本的历史叙述中逐渐被模糊。 东京法庭曾多次宣判谢罪忏悔的日本老兵败诉,进一步凸显历史认知的扭曲。 对中国而言,这种警示更具切肤之感。 日本国内存在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描述为 “偶发冲突” 的论调,甚至有人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与 731 部队的罪行。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日军占领南京六周内集体屠杀超 20 万人,731 部队罪证陈列馆内的一万多件文物、三千多份档案,都在无声印证那段历史。 已查证的侵华日军慰安所超两千个,至少二十万妇女沦为受害者,这些史实构成无法磨灭的记忆。 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叙事正在持续扩散。“受害者而非加害者” 的论调刻意割裂因果,片面强调广岛、长崎核爆的受难记忆,却回避日本拒不接受《波茨坦公告》才招致打击的背景。 安倍晋三曾提出 “不能让子孙后代背负不断谢罪的宿命”,主张以其谈话为历史问题 “盖棺定论”,这类观点在保守派中获得支持,试图摆脱 “谢罪外交” 的束缚。 与历史认知偏差相伴的,是日本政策的转向。《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放弃战争力量与交战权,这是基于二战结果的法律约束,也是日本向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 但近年来,日本加速推进重新军事化,相关动向与不愿承认历史责任的态度形成呼应,引发周边国家对地区安全的担忧。 亚洲国家的历史记忆正在形成共鸣。中国驻叶卡捷琳堡总领馆总领事曾发文指出,日本的四类错误叙事毒化年轻一代认知,扭曲世界集体记忆。 韩国、菲律宾等曾遭受侵略的国家,也多次对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材等行为表达抗议。这些反应共同构成对历史正义的坚守,也是对和平秩序的维护。 扎哈罗娃的表态最终指向对和平的守护。 二战结束八十周年之际,正视历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德国通过立法、教育等多重手段反思历史,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也证明彻底承认历史结果才能真正走向和解。 俄罗斯的呼吁,本质上是希望通过正视历史避免战争悲剧重演。 历史的证据从未褪色。《波茨坦公告》的条款、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卷宗、侵华日军的罪证文物,都在清晰勾勒出历史真相。 亚洲国家对历史的坚守,并非沉溺于过去,而是为了筑牢和平根基。扎哈罗娃的警钟,最终化作对正视历史、维护和平的共同期待,在时间的长河中持续回响。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称,日本是全球唯一一个不完全承认二战结果的国家。这不是
文人学社
2025-09-22 09:54:35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