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国人能看透乌克兰被美国利用,但是乌克兰人自己却看不到?原因很简单,他们

菲菲谈国际 2025-09-21 14:46:26

为什么很多国人能看透乌克兰被美国利用,但是乌克兰人自己却看不到?原因很简单,他们并非看不到自己被利用,而是他们已经没路可走了。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的炮火撕裂了东欧天空,这场持续至今的战争,将乌克兰推到了国际政治的暴风眼中。

当中国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分析美国通过军事援助消耗俄罗斯、通过北约东扩挤压俄战略空间时,乌克兰街头却挤满了举着美国国旗等待军援的民众。这种认知差异背后,是两国人民截然不同的历史处境与信息环境。

乌克兰的困境始于1991年独立后的国家建构。这个继承了苏联30%军工产能、拥有世界第三大核武库的国家,在欧美“民主改造”的承诺下,亲手拆解了核弹头,卖掉了未完工的航母。

马雷舍夫运输机械厂的工程师们不会想到,他们为前苏联坦克生产发动机的流水线,会在私有化改革中被拆成废铁卖往土耳其。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工人更想不到,两艘即将完工的航母,一艘被清空内芯卖给中国商人当游乐场,另一艘竟被当作废钢铁拆解。这种自我阉割式的改革,让乌克兰从军事强国沦为连炮弹都要四处乞讨的弱国。

经济命脉的失控加剧了国家困境。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乌克兰GDP暴跌4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出的援助药方却是“提高居民用气价格400%”。

当美国国际开发署的顾问们拿着比乌克兰专家高十倍的薪资时,这个国家的能源系统、媒体网络乃至政治选举,早已被西方资本渗透得千疮百孔。

泽连斯基政府2023年公布的官员财产申报显示,从总理到部长,超过60%的高官在欧美银行拥有账户,这种经济依附关系,让乌克兰在制定政策时不得不看西方脸色。

信息茧房的编织更为致命。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自1992年起,在乌克兰投入超过2.5亿美元培养“意见领袖”。这些受训者掌控着全国70%的媒体渠道,他们将北约东扩包装成“文明进程”,把美国军援描绘成“无私帮助”。

当中国网民通过开源情报分析出美国在亚沃里夫军事基地训练乌军破坏小组时,乌克兰电视台却在循环播放“俄罗斯入侵倒计时”的动画。这种信息垄断,让普通民众只能看到西方想让他们看到的内容。

历史记忆的断裂则切断了理性思考的可能。乌克兰教育体系将基辅罗斯史定义为“乌克兰国家起源”,把苏联时期描述为“俄罗斯殖民统治”。

2019年通过的《历史教育法》更是规定,所有教材必须通过“去俄罗斯化”审查。这种人为制造的历史断层,使得年轻一代无法理解父辈们“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走钢丝”的生存智慧,反而将加入北约视为“回归欧洲大家庭”的必经之路。

地缘政治的挤压让乌克兰失去了回旋空间。北约明确表示“有领土争端的国家不能入约”,俄罗斯则划出“不得部署进攻性武器”的红线。这种双重挤压下,乌克兰每向前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代价:2014年放弃不结盟地位后,乌东地区爆发持续八年的冲突。

2022年申请加速入约后,立刻招致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当美国智库计算出“援助乌克兰比直接与俄开战更划算”时,这个国家早已沦为大国博弈的消耗品。

如今的乌克兰,就像被套牢的创业者——拒绝西方援助,俄罗斯的坦克就在边境;接受援助,则要付出国家主权作为代价。

当中国网民感叹“乌克兰被卖了还在帮美国数钱”时,这个国家的精英阶层比谁都清楚:他们不是看不到陷阱,而是在美俄博弈的棋盘上,早已没有第三条路可走。这种清醒的绝望,或许比盲目更令人心痛。

在这场地缘政治的棋局中,乌克兰的遭遇给所有中小国家敲响了警钟:当国家命运被他人掌控时,连“被利用”都成了一种奢侈的选择。你认为乌克兰还有机会跳出这个困局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47

评论列表

道可道

道可道

2
2025-09-21 15:44

这样的文章是乌粉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猜你喜欢

菲菲谈国际

菲菲谈国际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