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不如美国,机床不如日本,汽车不如德国,电视不如韩国,飞机不如法国,奢侈品不如意大利,大学不如英国,境不如瑞士......”这些话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知为何,在一些人眼中,我们好像什么都很落后,一直在追赶那些发达国家。 就拿被念叨最多的芯片来说,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只能依赖进口的 “芯片弱国”。中芯国际的 28 纳米成熟制程技术已经成为全球标杆,2025 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29.4%,产能利用率高达 89.6%。 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要知道全球每两台汽车里,就有一台的芯片来自中国产线。在汽车电子、物联网这些关乎未来的领域,中国产芯片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更别提 14 纳米芯片早已实现规模化量产,良品率稳定在 90% 以上,那些说中国芯片永远追不上的论调,早就被生产线的轰鸣声打脸了。 再看汽车领域,当德国还在为燃油车转型电动化头疼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悄悄坐上了全球头把交椅。 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突破 1280 万辆,出口更是达到 585.9 万辆,其中光是新能源汽车就出口了 128.4 万辆。 比亚迪、蔚来这些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受欢迎程度,让奔驰宝马都得捏把汗。特别是插电混动技术,中国车企玩得那叫一个溜,2024 年插混汽车出口同比增长 1.9 倍,直接把 “中国汽车不如德国” 的老黄历撕得粉碎。 高等教育也没掉队,QS 排名里,北京大学排第 14,清华大学排第 17,早就把不少英国名校甩在了身后。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些前沿学科,中国高校的论文引用量和专利数量常年霸榜。 说中国大学不如英国?怕是没见过清华实验室里 24 小时不熄的灯光,也没听说过北大团队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拿奖拿到手软的故事。 环境方面更不用提,瑞士的青山绿水固然动人,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成绩单更亮眼。2024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已经达到 56%,新增装机 3.73 亿千瓦,相当于整个德国的发电总量。 全球每三块太阳能板,就有两块产自中国;每四台风电设备,就有一台来自中国企业。当欧美还在为能源转型吵得不可开交时,中国已经默默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绿色能源生产国。 至于那些还被念叨 “不如外国” 的领域,其实也藏着不少惊喜。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早就用上了国产核心部件,航天军工领域的加工精度丝毫不输日本;TCL、海信的电视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三星,量子点技术更是独步天下。 C919 大型客机投入商业运营,直接打破了空客波音的垄断;李宁、华为的高端产品让 “国潮” 成为新的奢侈品标签;光伏治沙、库布其沙漠治理这些中国方案,更是让 “环境不如瑞士” 的说法成了笑话。 说到底,觉得中国处处落后的人,要么是带着老眼光看世界,要么是没看到中国在新兴赛道上的换道超车。 当德国车企还在纠结电动化转型时,中国新能源车已经跑遍全球;当欧美还在为芯片短缺发愁时,中国的成熟制程芯片早已供全球一半需求;当各国还在规划碳中和时,中国的风电光伏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电上网。 这个世界早就不是非黑即白的追赶游戏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国已经从跟跑者变成了并跑者,甚至是领跑者。 那些张口就来的 “不如论”,该更新一下了。毕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用十年前的印象评判今天的中国,本身就是一种落后。
中日技术谈判像一场慢速拔河,日本把轴承、光刻胶、减速器攥得死紧,中国用高铁轴承、
【14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