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表示,真正的新加坡人要认清一个事实,新加坡不是华人国家,只是华人占多数而已

文人学社 2025-09-20 10:54:21

李显龙表示,真正的新加坡人要认清一个事实,新加坡不是华人国家,只是华人占多数而已,必须明白这一点。新加坡从骨子里面是亲西方,亲美的,就不可能是华人国家。  李显龙的表述发生在新加坡建国 60 周年的国情咨文演讲中,彼时新加坡正处于区域格局调整的关键阶段。 演讲中,他特别强调 “国家属性不由族群比例决定”,这一观点根植于新加坡特殊的历史沿革。 1965 年新加坡独立时,华人占总人口的 75.2%,但周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以马来族为主体,新加坡若以 “华人国家” 自居,极易陷入区域孤立,这一历史处境塑造了其多元包容的立国根基。 人口构成的多元性支撑着非族群化的国家定位。当前新加坡华人占比稳定在 74.3%,马来族占 13.5%,印度族占 9.0%,其余为欧亚混血及其他族群。 政府明确禁止族群歧视,在组屋分配中实行 “种族配额制”,确保每个社区都有不同族群居民,从居住层面维系多元平衡。 这种制度设计让 “新加坡人” 的身份认同超越族群界限,2024 年民调显示,89% 的受访者将 “新加坡公民” 视为首要身份标识。 “亲西方、亲美” 的定位源于现实利益考量。 新加坡作为国际贸易枢纽,经济高度依赖全球市场,而欧美长期是其主要贸易伙伴与投资来源地。 2024 年数据显示,新加坡对美国、欧盟的贸易额合计占外贸总额的 32%,美国企业在新投资项目达 1800 个,涵盖金融、科技等核心领域。 安全领域,新加坡与美国签署《全面防务合作协定》,允许美军使用其军事基地,同时参与美国主导的 “五国联防” 机制,这种合作关系为其在东南亚的安全环境提供保障。 但这种定位并未排斥与其他地区的合作。 新加坡是中国第一大外资来源国,2024 年对华投资达 120 亿美元,双方在金融互联互通、科技创新等领域有 20 余项合作协议。 新加坡同时积极参与东盟一体化进程,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其 “亲西方” 的外交姿态中始终保持务实平衡,形成 “立足东盟、链接中美、辐射全球” 的外交格局。 国家属性的清晰界定为发展注入稳定动力。新加坡通过明确非族群化国家定位,避免卷入区域族群矛盾,同时依托与西方的合作获得经济与安全支撑。 政府在教育体系中推行 “英语为第一教学语言、母语为第二教学语言” 的模式,既保障族群文化传承,又为国民融入全球市场创造条件。 这种兼顾多元与统一的治理方式,让新加坡在 60 年间从弹丸之地发展为全球人均 GDP 排名前十的经济体。 外界对新加坡定位的理解逐步深化。曾经有观点将其华人比例与国家属性直接挂钩,而李显龙的表述进一步澄清认知误区。 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新加坡的定位是基于历史处境、族群构成与现实利益的理性选择,而非简单的意识形态站队。东盟秘书长曾评价,新加坡的多元治理与务实外交 “为区域国家提供了发展范本”。 李显龙的表述本质上是对新加坡国家身份的再确认,这种确认并非否定华人文化影响,而是强调国家利益高于族群属性。 在全球化与区域化交织的当下,新加坡以清晰的自我定位平衡各方关系,既保持与西方的合作纽带,又深化与亚洲国家的联动,这种务实选择让其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始终占据主动。 这个城市国家的发展实践证明,国家属性的界定无需受制于族群比例,立足现实、聚焦发展,才能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的道路。

0 阅读:2

猜你喜欢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