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记者问:美国拥有的核弹头可以摧毁世界1000次,难道中国人就一点也不害怕嘛?

历史瞭望观察 2025-09-20 00:17:38

外国记者问:美国拥有的核弹头可以摧毁世界1000次,难道中国人就一点也不害怕嘛?”对此,马斯克早已经给出回答:“中国并没有崛起,而是在回到本就属于自己的高位,自古中国就是世界顶尖的强国,他们有很多聪明的头脑,会做出许多伟大的事情,DeepSeek只是个开始……” 当一位外国记者抛出美国核武库足以毁灭地球上千次的质疑时,中国人的平静态度引发热议。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底气?马斯克的回应直击要害,指出中国正恢复历史强国地位,而非简单崛起。就在今年春天,美军福特号航母领队舰群穿越南海水域,面对中方巡逻力量的回应,局势一度紧张,这是否预示大国博弈的新转折? 一位外国记者曾经在公开场合提出,美国核武器储备规模巨大,能够多次毁灭全球,中国民众面对这种威慑怎能保持淡定。这种疑问反映出外界对中国实力的误判。埃隆·马斯克多次在社交平台和访谈中回应类似话题,他认为中国并非新兴力量,而是回归到千年历史中的领先位置。从古代发明火药、造纸等技术,到如今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中国一直拥有深厚积淀。马斯克强调,那里聚集大量智慧人才,能够推动多项重大创新,DeepSeek项目只是一个开端。他的观点基于亲身经历,在中国设立特斯拉大型工厂后,他亲眼见证当地高效生产体系,这让他对中美对比有深刻认识。 马斯克经常比较两国能源发展路径。中国电力产能增长速度远超美国,尤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太阳能组件制造近年来大幅扩张,产能即将超过美国全部发电总量。中国风电安装量全球第一,达到3亿千瓦以上,美国仅1亿多千瓦。太阳能板产量占世界80%,电池储能技术也处于前列。特斯拉上海工厂产量占公司一半,生产效率高企。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去年超过1000万辆,美国仅100万辆左右。中国各地充电基础设施密集,甚至乡村地区也逐步覆盖。这些数据让马斯克感慨,中国能源转型像火箭般迅猛,美国则相对缓慢。这不仅体现经济活力,还支撑了高科技产业的基石。 在人工智能领域,马斯克多次肯定中国进展。尽管面临西方芯片出口限制,中国团队通过算法优化,实现高效输出。DeepSeek-R1模型于今年1月发布,专注推理任务,性能接近OpenAI的o1,但成本仅为其几分之一。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在社交平台上称赞其性价比突出。这反映中国AI不依赖巨额资金,而是靠创新路径。中国AI基础设施雄厚,5G基站超过450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2亿多,计算规模全球第二,仅次美国。国家投入数百亿资金建立AI产业基金,规划中数字设施大幅升级,AI应用扩展到制造业等领域,降低成本比例高达60%。 这些进展也带来就业挑战。AI取代重复性岗位,如客服、驾驶和物流,制造业劳动力节省明显。但新机会随之涌现,AI伦理监督、系统维护和人机协作设计等职位兴起,强调创新和情感技能。报告显示,AI初期影响就业,长期创造更多岗位。中国AI私人投资达339亿美元,增长18%,企业采用率上升。学术论文数量全球第一,专利申请占半壁江山。这些事实支撑马斯克的观点,中国聪明头脑众多,会完成伟大成就。 南海水域一直是中美关注的焦点。今年春天,美军福特号航母虽未直接进入巴士海峡,但类似舰队巡航频频发生,引发中方回应。中国在黄岩岛设立3000公顷保护区,行使实际管辖,美国和菲律宾声称无效,中国继续加强巡逻。菲律宾船只接近时,中国海岸警卫舰拦截,美军监视机盘旋,中国预警机伴飞。美菲日联合演习期间,中国军方发出警告,舰艇巡逻频率增加。南海紧张加剧,中国利用AI提升监视和响应能力,防御体系稳固。这类事件被视为现代海战模式的转变,美国专注舰船规模,中国转向电子对抗形式。 五角大楼内部评估此类事件为关键节点,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指出,美国需反思作战方式。中国不只军事和经济,还拥有文化基础,古丝绸之路促进贸易,如今一带一路扩展AI合作。马斯克观察到,中国实力超出预期,深度难测。他的提醒让美国决策者警醒,中国回归高位并非空谈,而是通过能源、AI和基础设施的实绩体现。这也解释了为何面对核威慑,中国保持自信。 中国AI兴起影响日常生活,虚拟助手辅助企业运作,但也让部分岗位调整。生成式模型覆盖90%知识范围,对全球经济贡献15%。机器人企业产品登上春节晚会,年轻创业者参与民营会议,国家推动创新。南海事件后,美国军方审视,中国AI辅助电子对抗超越传统舰队。中国计算资源和5G网络支持这些应用,确保响应迅速。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历史瞭望观察

历史瞭望观察

站在高处,瞭望历史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