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未来空战!歼-20S指挥无人机打预警机,有无人协同作战时代已经到来!  

文史资鉴堂 2025-09-19 14:00:32

这才是未来空战!歼-20S指挥无人机打预警机,有无人协同作战时代已经到来!   18 日的长春航展上,一段循环播放的空战演示视频彻底火了。屏幕里,一架双座的歼 - 20S 带着几架单座歼 - 20 和一群隐身无人机组成编队,就像一群精准配合的猎手,悄无声息地摸到了敌方预警机和战斗机面前。   没等对方反应过来,无人机先冲上去探明虚实,把敌方预警机的位置传给歼 - 20S,随后在双座战机的指挥下,远程导弹直奔目标,敌方预警机瞬间被击落。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就像按了快进键的战争大片。这可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中国空军实实在在展示的有无人协同作战体系,说白了就是有人驾驶的战机和无人机搭配着打空战,这标志着未来空战的玩法已经彻底变了。   要说这场演示里最亮眼的明星,肯定是那架双座的歼 - 20S。为啥非要搞双座?这可不是多带个人聊天,而是把空战指挥从 “一个人扛” 变成了两人分工。   以前单座战机的飞行员又要开飞机又要找目标、发指令,忙得像陀螺,遇到复杂情况很容易顾此失彼。现在歼 - 20S 前座飞行员专心开飞机,躲导弹、抢位置;后座的任务系统官就当 “空中指挥官”,专门管着一群无人机,盯着雷达屏幕调兵遣将。   这种分工在高速空战里太关键了,就像开车时副驾帮你导航、看路况,能大大提高反应速度。   而且这架战机浑身都是黑科技,机身涂着新一代隐身涂层,能根据电磁环境自己调节隐身效果,连舱盖接缝都控制在 0.2 毫米级,雷达很难发现;配上涡扇 - 15 发动机,推力足还能超机动,打不过想跑也没人能追上。   更绝的是这套协同作战的玩法,完全颠覆了传统空战的套路。以前打仗讲究单打独斗,谁家飞机飞得快、导弹打得远谁就厉害。   现在不一样了,讲究的是 “群殴” 战术:隐身无人机先当 “排头兵”,凭着个头小、飞得隐蔽的优势,偷偷摸摸抵近敌方雷达网,把对方预警机的位置、战斗机的部署摸得一清二楚。   这些情报通过加密的数据链实时传给歼 - 20S,就像给整个编队装了 “千里眼” 和 “顺风耳”。拿到信息后,歼 - 20S 不光自己能打,还能指挥单座歼 - 20 从不同方向包抄,无人机则负责诱敌、干扰,让敌方顾头不顾尾。   长春航展的视频里,敌方预警机就是这么被 “瓮中捉鳖” 的 —— 预警机号称 “空中司令部”,一旦被打掉,对方整个空战体系就成了 “瞎子”,后续战斗自然没法打了。   这种作战模式背后是一整套高科技在撑腰。首先得有靠谱的 “信息高速公路”,也就是数据链,保证无人机、歼 - 20S、预警机之间能实时传数据,还不被敌方截获干扰。   其次是人工智能帮忙做决策,无人机群遇到突发情况能自己调整路线,不用事事请示;歼 - 20S 的任务系统官面前的屏幕上,战场态势一目了然,系统还能推荐最优打击方案,大大提高了决策速度。   还有无人机的 “蜂群战术”,几十架无人机一起上,哪怕被打掉几架也不影响整体作战,而且成本比有人机低得多,能放心往前冲。   相比之下,美国虽然也在搞类似的 “忠诚僚机” 计划,比如 YFQ-44 无人机,但他们计划 2030 年才部署,而我们已经在航展上实实在在地演示了整套体系,这进度差距可不一般。   这套打法的优势在实战中太明显了。以前打空战,飞行员要冒着生命危险冲在前面;现在无人机可以先去探路、吸引火力,有人机躲在安全区域指挥,大大降低了人员伤亡风险。   而且无人机能长时间巡逻,不像有人机受飞行员体力限制,能 24 小时盯着战场。遇到复杂情况,比如敌方释放电磁干扰,歼 - 20S 还能当 “信号中转站”,保证整个编队的通讯不中断。   这种体系把侦察、指挥、打击捏成了一个整体,从发现目标到开火的时间大大缩短,可能敌方预警机还没发现我们,就已经被导弹锁定了。就像长春航展视频里演的那样,敌方预警机直到被击中都没反应过来,这就是 “发现即摧毁” 的真实写照。   现在各国都在盯着这种有无人协同作战,谁能掌握这套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空战中占得先机。中国空军这次公开演示这套体系,不光展示了歼 - 20S 这样的先进装备,更说明我们已经把这种作战理念变成了实际能力。   这可不是简单地把飞机和无人机凑在一起,而是从技术研发、战术设计到体系构建的全方位突破。   未来的天空,再也不是单架战机比拼性能的舞台,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较量,而歼 - 20S 指挥无人机编队的画面,正是这个新时代的开幕场景。   看着长春航展屏幕上那架双座战机带领无人机群呼啸而过的身影,你就知道,空战的新时代已经真真切切地到来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