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又投了一家具身智能公司英伟达加注三华人创办公司老黄又投了一家具身智能公司!D

量子位看科技 2025-09-17 17:22:09

老黄又投了一家具身智能公司英伟达加注三华人创办公司

老黄又投了一家具身智能公司!

Dyna Robotics,1年前刚成立,现在对外官宣了1.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6亿)A轮融资,新晋股东中,老黄治下的英伟达赫然在列。

众所周知,老黄已经明确下一波硬科技浪潮属于具身智能、属于物理AI……所以英伟达的投资押注,也已经在遍地播种了。

Dyna Robotics不是第一家英伟达投资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

但全华班创业团队——三个创始人都是华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创业公司,似乎还是第一家。【图1】

Dyna Robotics有什么独特之处?

Dyna成立于2024年,目前公司只有大概30名员工,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红木城,但他们在上海长宁区也设有分部,公司的中文名叫达纳灵动。【图2】

在Dyna成立之初,创始人团队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战略定位绞尽了脑汁。

毕竟对前沿科技创业来说,最大的挑战往往是把握好技术与商业落地之间的平衡:目标若定得过远,短期内难以实现;但若过于保守,又容易陷入价格战频发的红海。

深思熟虑后,Dyna团队一致决定:短期内不要碰人形机器人,也不要进军制造业和家庭。

在他们看来,工业场景虽高度结构化,任务也比较简单,但流水线上的一次失误就会造成巨大损失,现阶段大模型+具身智能无法满足工业场景对精准率的恐怖要求。

然而,家庭环境又太复杂,想让机器人一下子全都搞定也不太现实。

因此,Dyna决定先将具身AGI带入商用场景。

商用场景的有趣之处,在于它恰好介于工业和家用之间——既有对人工泛化能力的需求,又不像工业制造对准确率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同时,商用任务往往相对集中且明确,不需要像家用那样"无所不包"。

Dyna创始人York Yang对此有个有趣的比喻:

就像人从小到大不断学技能一样,Dyna希望通过商用场景,一点点积累机器人真实数据,为这个"小AGI宝宝"提供养分,让它在摸爬滚打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一个又一个技能,最终组装成为一个强大的具身智能体。

这样,既能产生营收自我造血,也不至于像无人驾驶行业那样"无限烧钱"却迟迟看不到落地。

今年4月,Dyna便以这个理念为基础,发布了其自研VLA模型DYNA-1(Dynamism v1),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款可落地于商业场景的灵巧操作基础模型。

根据Dyna公布的演示视频,搭载DYNA-1的机械臂已实现完全自主运行24小时以上,期间成功折叠餐巾900余次,成功率高达99.4%——要知道,像这餐巾这种精细任务这对机器人来说可是地狱级难度。【图3】

目前,DYNA-1已经开始在多个真实场景中落地应用:餐厅里折叠餐巾、健身中心整理毛巾、自助洗衣店分拣衣物……【图4】

今年起,老黄在机器人领域几乎是"全线出击"。

已知英伟达直接下注的公司,就有三家:Figure AI、Dyna Robotics、Skild AI。

而在生态合作层面,英伟达把触角伸向了国内——银河通用、宇树科技等初创公司都成了"老黄朋友圈"的成员。

这些公司以后成功不成功不好说,但英伟达家的卡是得用起来了。

就是不知道,最先进的卡会有投资项目先买的"优速通"权益吗?

0 阅读:0
量子位看科技

量子位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