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议员最近直接问国务卿卢比奥:“要是现在和中国开打,美国能赢吗?”卢比奥的回

茉莉兔说国际 2025-09-16 18:44:57

美国女议员最近直接问国务卿卢比奥:“要是现在和中国开打,美国能赢吗?”卢比奥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美国还是最强的,但和中国打仗太可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亚太这片风高浪急的海域,如果说谁最怕风浪,那不是常年巡航的渔船,也不是台风季节的航班,而是世界上号称最强的军事力量——美国,不是它不强,而是它越来越明白,离得远、成本高、风险大,哪怕有航母压阵,也未必能在这片水域讨到便宜。   从地图上看,美国横跨半个地球才能抵达南海,而中国却就在这一带扎根,打个比方,一场比赛,如果一个选手在自家后院上场,另一个得拖着装备翻山越岭才到,光起跑线就已经输了,再加上中国这些年在岸基防御上下了大功夫,导弹部署、雷达布控、补给线建设都像是给家门口上了三层锁,美国的航母再厉害,面对密集火力覆盖的区域,也得掂量一下是否值得冒险靠近。   除了距离的劣势,真正让美国头疼的,是自己那套庞大但脆弱的工业体系,过去几十年,美国把制造业“外包”给了全球,而中国正是其中的核心环节,稀土、关键电子原件、高端材料,很多都得从中国进口,说得直白点,美国的高科技装备,很多零部件的源头都指向中国,如果两国关系断裂,不仅是超市里少了电子产品,连战机的某些涂层可能都无法补上。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政客在谈到对华冲突时,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他们知道,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军舰对军舰、战机对战机的较量,而是两个体系的碰撞,一旦真的开打,全球供应链将遭遇剧烈冲击,从华尔街到硅谷,从东京到柏林,没有谁能全身而退。   更现实的问题在于钱,美军的预算确实庞大,但开销也惊人,一艘航母动辄百亿美元,维护、训练、部署每年都得烧掉天文数字,而中国的军费虽然总额不如美国,但花得更精细,同等的钱能造出更多舰艇、导弹、装备,再加上中国本土的造船厂、火箭制造线已经形成高度集约的体系,产出速度远超对手,美国军舰造一艘要几年,中国可能已经下水十几艘。   这就像是一个打快拳的对上一个出重拳的,美国的优势在技术和经验,但中国的优势在速度和数量,长远来看,后者更有可能拖垮对手的体力和意志,尤其在亚太这样一个中国周边的战场,美国要维持长期存在,需要巨大的后勤保障,而这些后勤点,比如关岛、冲绳、横须贺,早就被中国纳入导弹打击范围,别看地图上基地星罗棋布,真要开战,它们很可能成为第一波打击的对象。   当然,美国不是没有朋友,日韩、澳大利亚、菲律宾这些国家都和它有军事同盟,但问题是,朋友归朋友,利益归利益,这些国家和中国的贸易关系紧密得像织布机的纬线,一根断了,整张布都得拆,如果真发生冲突,他们未必愿意为了一场看不清结局的战争,把自己的经济拱手送上火线。   就拿日本来说,它的出口有很大一部分流向中国,韩国更不用说,多个产业链都和中国深度绑定,美国可以号召盟友站队,但要人家出兵,那得先过企业老板和股东那一关,站错边,不只是政治风险,更是经济灾难。   美国国内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虽然看起来军工企业风光无限,但背后却是工人工资上涨、材料成本增加、项目延期的现实,一艘潜艇建造周期动辄五六年,航母更是十年起步,而中国的造舰节奏几乎就是流水线,数量和速度在不断拉开差距,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军事产业链分布广、环节多,任何一个节点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停摆。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不少政客开始“话锋一转”,从“必须对抗”变成“以外交为先”,他们知道,战争不是按键游戏,不是电影里的英雄主义,真正的冲突意味着死亡、瘫痪、财政赤字、社会动荡,而这些才是没有人敢正面应对的“代价”。   尤其是亚太这个复杂的区域,历史、民族、经济、地缘,每一个变量都可能让局势失控,中国在这里有天然的战略纵深,而美国则是远道而来,靠的是盟友和基地维系存在感,一旦这些节点不稳,美军的行动空间就会急剧收缩。   更令人担忧的是战争的外溢效应,网络攻击、卫星干扰、金融制裁,一旦爆发,将牵动整个世界的神经,无人机、太空战、舆论操控,这些都是过去所没有的新战场,打赢一场战斗不难,难的是如何赢得一场多维度、广覆盖、长周期的博弈。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茉莉兔说国际

茉莉兔说国际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