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经准备好退出亚太地区,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整顿邻国的,扩大自家的后花园,一旦美国离开亚太,毫无疑问亚洲很快会有人补位,而美国想再插手亚太,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美国的外交策略为什么总像在玩一场大棋局,总是在某个地方收手,转身去管自家门口的事? 美国这些年一直在亚太投入重金,建联盟、派军舰、搞演习,本来是为了围堵中国影响力。可到了2025年,特朗普二度上任,风向变了。他在就职前后多次放话,说要“美国优先”,别再管那么远的破事儿。看看数据,美国国防预算里,亚太部分的军费占比从奥巴马时代的“转向亚太”高峰,慢慢降下来了。 2025财年预算提案显示,太平洋舰队的扩张计划被砍了不少,转而加强本土防御和边境墙。为什么?简单说,国内经济压力大,通胀高企,选民更在意自家饭碗。特朗普在一次采访里直言,亚太的那些盟友太依赖美国,得让他们自己扛。结果呢?美军在菲律宾和关岛的基地维护资金减少,联合军演规模缩水。这不是完全撤出,但明显在退一步,腾出手来管后院。 这后院整顿,从北边开始。加拿大这事儿最扎眼。两国经济绑得死死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版USMCA本该是双赢,可特朗普一上来就掀桌子。2025年2月,他签署命令,对加拿大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理由是“贸易不公”和边境移民问题。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气得跳脚,说这会毁掉两国供应链。想想看,加拿大有丰富石油和矿产,美国能源安全离不开它。 特朗普甚至公开说,加拿大该考虑成为美国第51州,这样边界问题一劳永逸。听起来荒唐,但历史上有先例,美国19世纪就通过购买和谈判吞并了大片土地。加拿大当然不干,议会紧急开会,准备反制关税,还加强与欧盟的贸易谈判。这场贸易战已经让汽车业和木材业叫苦,底特律的工厂订单减少,温哥华的港口货运量下滑。特朗普的算盘是,通过经济压力逼加拿大让步,扩大美国影响力,确保北极资源不落他人之手。 再往北,格陵兰岛成了焦点。这地方属于丹麦,但战略位置太关键。随着气候变暖,北极冰融化,新航道打开,西北航线能缩短欧洲到美国的航程20%。2025年1月,特朗普重提2019年那茬,说要“买下”格陵兰,为国家安全。丹麦政府一口回绝,但美国没停手。国务院推动与格陵兰自治政府的双边协议,增加投资矿业和基础设施。美军已经在图勒空军基地扩建,派更多侦察机巡逻北极。 为什么急?因为俄罗斯和中国已经在北极布局,中国建了破冰船队,俄罗斯控制了北方航道。美国怕落后,特朗普在国会演讲时强调,控制格陵兰就能主导未来贸易路线,避免能源运输被卡脖子。格陵兰当地人意见分歧,有的欢迎投资带来的就业,有的担心主权流失。但事实是,美国的动作已经在改变北极格局,国际海事组织数据显示,2025年北极货运量预计翻番,美国不想让别人抢先。 南边,墨西哥是老大难。边境墙、移民、毒品,这些年头疼死人。特朗普上台后,重启大规模遣返,2025年头几个月,就有上万非法移民被赶回。经济上,他对墨西哥汽车和农产品加税,声称要保护美国制造业。墨西哥总统回应说,这违反USMCA,会诉诸WTO。 两国贸易额巨大,2024年超8000亿美元,墨西哥是美国最大贸易伙伴。特朗普的策略是通过关税和边境管制,逼墨西哥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贩毒集团。美国海关数据显示,芬太尼流入减少了15%,但代价是供应链中断,蒂华纳的工厂订单下滑。长远看,这是在扩大美国后花园,确保墨西哥经济更依赖美国,而不是转向中国投资。 最关键的还是巴拿马运河。这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要道,美国1903年帮巴拿马独立,就是为了建运河。1999年移交给巴拿马后,美国影响力减弱,但运河费率直接影响全球贸易。2025年,气候变化让运河水位低,船只限重通过,特朗普借机发难,说巴拿马“收费太高”,威胁要“收回控制权”。他在推特上发文,称运河是美国财产,得确保美国船优先。 巴拿马总统否认,说运河中立,但国际压力增大。美国海军舰艇增加在加勒比巡航,国务院推动重新谈判费率。运河年过船量超1.4万艘,贡献巴拿马GDP的6%。如果美国强行介入,会引发拉美国家反弹,拉美共同体已经发表声明谴责干涉。但特朗普的逻辑是,控制运河就能掌控美洲贸易命脉,防范中国“一带一路”延伸到拉美。 这些动作加起来,就是美国在整顿邻国,扩大自家地盘。历史上,美国从门罗主义开始,就宣称美洲是后院,干涉拉美事务无数次。从19世纪吞并得克萨斯,到20世纪支持政变,美国扩张靠的就是经济和军事杠杆。现在,特朗普版“美国优先”更务实,避开亚太的泥潭,转而巩固本土。为什么有效?因为邻国实力弱,经济上离不开美国。加拿大GDP中对美出口占75%,墨西哥更不用说。格陵兰和巴拿马小国寡民,抵抗有限。一旦美国从亚太松手,亚洲那边肯定有人补位。
美国财长:若中方不主动让步,美国将升级局势,可能对华实施禁运。但很少有人注意
【39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