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饰演潘金莲的廖学秋因为拍戏,和老公分别了六个月,她归心似箭,往家赶,想给丈夫一个惊喜,回到家后,就看到自己床上睡着另外一个女人,没有大吵大闹,只说了一句话:“把被子还给我。” 她是“潘金莲”的扮演者,大家都记得那句经典的“大郎,喝药”,却少有人知道,在成为演员之前,她早已在童年孤苦、身份争议里,练就了面对困境时的冷静; 而婚姻的变故,不过是她坎坷人生里,又一次“平静接招”的时刻。廖学秋的“不寻常”,从出生就注定了。 她出身四川戏曲世家,母亲是有“川剧梅兰芳”之称的名角,主演过中国第一部川剧电影《杜十娘》,父亲则是与谢晋同届的戏曲导演,这样的家庭背景,在外人看来是“含着金钥匙”; 可她的身份却藏着隐秘——她是私生女,随母姓“廖”,名字里的“学”字,是母亲希望她能继承艺术衣钵的期许。 这份期许还没来得及细品,四岁时母亲便离世,连文坛大家巴金都曾撰文悼念;没多久父亲也撒手人寰,一夜之间,她从“艺术世家的孩子”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更残酷的是,父母留下的近万元遗产,在那个年代足以让孩子衣食无忧的“巨款”,竟在保姆去领取时变成了空账户,没人能说清钱的去向。 生活的落差来得猝不及防,廖学秋则被安排到乡下生活。 可即便在田埂间干农活,她也没丢掉骨子里的艺术灵气,天生的好嗓子让她总在劳作时唱歌解闷,后来她被选进文工团,才算重新摸到了“艺术”的边。 文工团的日子,是她人生里少有的“平顺”,却也藏着青春期的懵懂与代价。因为嘴角一颗痣,她显得格外灵动,吸引了不少追求者。 从小缺乏家庭关爱的她,轻易就被甜言蜜语打动,陷入感情后偷尝禁果,却因无人提醒,直到演出时频繁呕吐,才发现自己已怀孕四个月。 看着肚子,她想起母亲当年顶着非议生下自己的勇气,最终决定留下孩子,和男友匆匆结婚。 可婚姻并没有给她想要的安稳,她不想放弃刚有起色的事业,孩子断奶后便立刻回到文工团,后来又经人推荐进入电影厂,一门心思扑在表演上。 这份对事业的执着,或许早已为后来的婚姻变故埋下伏笔。 1979年,廖学秋接拍首部电影《车水马龙》,离家的日子里,她满心都是对丈夫和孩子的思念,戏一杀青就马不停蹄往家赶,想给家人一个惊喜。 可推开门看到的场景,让所有思念都碎了:自己的床上,躺着一个陌生女人,丈夫就在一旁。换做旁人或许会崩溃大闹,廖学秋却异常平静,只对那个女人说:“把被子还给我。” 没有指责,没有哭闹,她用最平静的方式,划清了与这段婚姻的界限。离婚时,她果断放弃了孩子的抚养权,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 不是不爱,而是她清楚,以当时的处境,唯有先稳住事业,才能有能力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此后,她把所有精力都投入表演。真正让她家喻户晓的,是“潘金莲”这个角色。接到邀约时,她面临不小的压力——这个人物争议太大,稍有不慎就会被骂“低俗”。 可廖学秋没有回避角色的复杂性,她深入研究剧本,把潘金莲的娇媚、挣扎与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尤其是那句“大郎,喝药”,至今仍是经典片段,她也因此被观众称为“中国第一小寡妇”。 之后虽有不少类似的风情角色找上门,她也坦然接受,从不纠结“戏路固化”,只想着把每个角色演好。 随着年龄增长,她开始转型饰演母亲类角色,《北京爱情故事》里的温情母亲、《冬天不冷》里的强势母亲、《拯救》里的隐忍母亲,每个形象都鲜活立体,证明了她的演技从不局限于某一类角色。 生活里的她,也依然保持着直率的性格,曾在乐嘉主持的节目里,因欣赏对方而坦诚表达,却被乐嘉突然吻了额头,她虽错愕,却为了节目效果微笑应对,事后也没过多计较。 如今廖学秋已年过六旬,很少公开露面,依旧独身。原生家庭的伤痕、婚姻的挫折、事业上的辛苦,或许都曾让她痛苦,但她从未被打倒。 就像当年面对床上的陌生女人时那样,她总能用冷静与坚韧,把人生的坎坷一一化解,最终活成了自己的依靠; 她的故事,从不是“潘金莲”的单一标签,而是一个女人在风雨里,用倔强写就的成长史。 主要信源:(南方娱乐网——“中国第一寡妇”廖学秋:4岁失去父母,25岁离婚,69岁孤身一人)
1979年,饰演潘金莲的廖学秋因为拍戏,和老公分别了六个月,她归心似箭,往家赶,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9-13 17:41:26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