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挨炸后,埃及向美国传话:若以色列在我的领土上动手,后果很严重。 9 月 9 日的夜色中,卡塔尔首都多哈北部突然响起爆炸声。以色列 10 余架战机发射的导弹精准击中了哈马斯首席谈判代表哈利勒・哈亚的办公室。 最引人关注的反应来自埃及,这个与以色列接壤的国家迅速通过外交渠道向美国传递明确信号:若以色列在埃及领土上采取类似行动,后果将十分严重。 埃及的警觉并非空穴来风。多哈遇袭地点距离美军乌代德军事基地仅数公里,而该基地是美国在中东的核心军事存在之一。以色列连美军盟友的领土都敢涉足,让埃及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边境安全。 埃及总统府随后发表声明,直指以色列的行动是 “危险的先例”,公然违反了国际法对国家主权的基本准则。这种担忧很快转化为实际行动,西奈半岛的雷达监测系统悄然升级,边防部队的装甲车开始在与以色列接壤的边境线上增加巡逻频次。 更让埃及警惕的是以色列近期在边境地区的动作。此前有消息称,以色列计划在加沙地带靠近埃及边境建立 1.5 公里宽的缓冲区。这一计划与多哈遇袭事件叠加,让埃及担心以色列可能将军事行动范围扩大到本国领土。 埃及与以色列在 1979 年签署和平协议后,边境地区虽偶有摩擦但总体稳定,双方甚至在打击极端武装方面存在合作基础。但以色列此次打破 “不跨越第三国领土打击对手” 的潜规则,让这种合作的信任基础出现裂痕。 埃及选择通过美国传递警告,背后是复杂的利益考量。美国每年向埃及提供数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同时作为以色列最主要的盟友,对其军事行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这种双重身份让美国成为埃及传递诉求的最佳中介。而卡塔尔首相在袭击发生 10 分钟后才接到美方电话的细节,更让埃及意识到必须明确划出红线,避免成为下一个 “未被提前告知” 的受害者。 以色列的行动显然有多重目的。当时哈马斯领导层很可能正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停火方案,袭击发生后,本就脆弱的谈判基础被进一步破坏。 与此同时,以色列在加沙城的军事行动正面临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多哈的爆炸声在某种程度上转移了外界的注意力。这种 “以攻为守” 的策略让周边国家普遍感到不安。 中东各国的反应迅速而一致。沙特阿拉伯外交部发表声明支持埃及维护领土主权的立场,约旦则与埃及举行紧急外交磋商,共同评估 “越界打击” 的风险。这些动向显示,以色列的跨境袭击已触动地区国家的集体安全神经,一个新的安全共识正在形成。 美国在此次事件中的角色显得格外微妙。一方面要安抚愤怒的卡塔尔盟友,另一方面又难以约束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特朗普政府承诺 “类似事件不会在卡塔尔境内再次发生”,却未对以色列的行为作出实质性批评。这种态度让埃及等国对美国的安全承诺产生更深的质疑。
卡塔尔外交部宣布了! 9月11日,卡塔尔外交部公开承认,是应美国和以色列的要
【75评论】【5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