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在被中国收养近50年后,日本遗孤赵连栋在踏上日本国土之后,再也没有给

南风意史册 2025-09-12 11:44:06

1994年,在被中国收养近50年后,日本遗孤赵连栋在踏上日本国土之后,再也没有给养母打过一个电话,养母不慎摔成重伤,他也拒绝回国探望。   “妈,我会回来看您的。”这是赵连栋在哈尔滨机场对养母李秀荣说的最后一句话,当时68岁的老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句承诺会成为永远无法兑现的空话。   1994年4月的这个离别场景,成为这对母子人生的分水岭。养子赵连栋转身奔赴日本寻找血亲,养母则开始了长达十一年的漫长等待,直到2005年生命终结都未能再见养子一面。   赵连栋是日本战败后遗留在中国的2800多名孤儿之一。1945年冬,3岁的他在哈尔滨街头被铁路工人赵凤祥夫妇发现并收养。这个决定让这个普通家庭承受了巨大压力:邻居骂他们“汉奸”,同事疏远他们,甚至有人往他们家窗户扔石头。   但李秀荣始终护着养子,为保护混血特征明显的赵连栋不受欺凌,她曾多次与人大打出手,并在一次冲突中不幸流产,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   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赵连栋开始寻找日本亲人。在养母支持下,他两次赴日寻亲,最终声称找到生父是日本军官。1994年4月,他带着妻儿举家迁往日本定居。出入境记录显示,他当时办理的是永久居留签证,这意味着他早就做好不再回国的准备。   2001年冬天,81岁的李秀荣因脑出血瘫痪在床。邻居帮忙联系到日本那边,接电话的是赵连栋的女儿。她说父亲不会中文了,也明确表示不会回国探望。老人直到2005年临终前,还一直望着门口喃喃自语:“连栋该回来了吧?”   如今在哈尔滨和平路附近,还能找到当年赵家居住的老屋。邻居们都说李秀荣是个善良的人,经常帮助其他日本遗孤家庭。她至死都不愿说养子半句不是,总是喃喃自语:“孩子在日本过得好就行。”   这段跨越半世纪的养育之恩,让我们看到人性中最光辉的善良与最复杂的抉择。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人,感恩生命中每一份真挚的情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永远值得传承。让我们在感慨之余,更要用行动关爱身边的亲人,让这样的遗憾不再重演。   信息来源: 生活报|《侵华日军遗孤回国后拒绝探望患病中国养母》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南风意史册

南风意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