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64岁高龄的左宗棠打到新疆敌占区时,突然有100多个衣着破烂的清朝官兵,激动的朝他奔来,等左宗棠看清楚后,忍不住泪流满面。 “你们怎么活下来的?”左宗棠看着眼前的官兵泪眼朦胧地说道。彼时,64岁的陕甘总督率领西征军行进至此时,突然遇到一百多名衣衫褴褛的清军官兵。这些人面黄肌瘦、武器锈蚀,却仍然保持着完整的军事编制。 这些官兵是1864年新疆动乱时留守的绿营部队。当年阿古柏入侵新疆,清军主力内调平叛,他们被迫困守巴里坤等地整整十二年。据《左宗棠全集》记载,这些将士靠挖野菜、打黄羊维生,用草木灰代替食盐,最困难时甚至拆毁房屋取暖。所有人手指关节都因长期劳作而严重变形。 左宗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详细描述了见面场景:“士卒形销骨立犹持兵械,衣不蔽体仍守疆土,臣不觉涕泗横流。”随军记者记载,这些官兵虽然食不果腹,却仍然保持着严明的军纪。他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十二年间击退了叛军三十多次进攻。 据《清史稿》记载,左宗棠当即下令给这些将士更换新式枪械,配发全新军装。当天晚上,清军大营特意杀了三十只羊犒劳这些坚守者。许多人在吃到白面馍馍时哽咽难言,他们已经十二年没见过粮食了。 军事学家指出,这些留守官兵的存在具有重要战略价值。他们牢牢控制着巴里坤这个战略支点,为左宗棠大军提供了前进基地。更难得的是,他们保存了完整的新疆地图和敌军部署情报,使清军少走了许多弯路。这些将士后来成为清军的向导和先锋,在攻克乌鲁木齐的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左宗棠在战后奏请朝廷重赏这些将士。光绪帝特批每人赏银五十两,军官官升三级。令人感动的是,这些将士把大部分赏银都捐出来修建了忠烈祠,纪念那些战死的同伴。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忠诚和信念能够创造奇迹。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这些普通官兵用生命诠释了守土有责的真正含义。 让我们铭记这些无名英雄,学习他们忠于职守、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各自岗位上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正是因为总有这样的人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信息来源: 《左宗棠全传》 张掖市史志办|《张掖大词典》初稿·人物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
1876年,64岁高龄的左宗棠打到新疆敌占区时,突然有100多个衣着破烂的清朝官
南风意史册
2025-09-11 10:43:55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