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越来越体会到,与第一个任期相比,他能拿捏中国的筹码越来越少了。 2025年

墨魂 2025-09-10 22:29:16

特朗普越来越体会到,与第一个任期相比,他能拿捏中国的筹码越来越少了。 2025年,重返白宫的特朗普正面临一个与四年前截然不同的对华博弈局面。 曾经他以为可以随意挥舞的贸易大棒、军事威慑等筹码,如今要么效力锐减,要么反伤自身,这种“无牌可打”的焦虑,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写在他的政策选择里。 从社交媒体上的强硬表态到实际政策的反复摇摆,特朗普的对华策略正在显露出明显的被动。 他不再像第一任期那样动辄宣布大规模关税或高调炫耀军舰闯南海的“成果”,反而开始用“深不可测”这样的词形容中国,甚至罕见承认美国“似乎失去了印度和俄罗斯”这样的关键伙伴,这种态度转变的背后,是其手中博弈筹码实质性减少的现实。 大国博弈的本质是实力的较量,而筹码的多寡直接取决于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 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赖以施压的那些手段,如今之所以失灵,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在军事反制、经济韧性和科技自主等领域的能力已今非昔比,曾经的“软肋”正在变成“铠甲”。 在经贸领域,特朗普的关税牌正遭遇内外双重反噬。 2025年4月他再次对华加征关税后,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很快裁定这类普遍性关税“越权违法”,指出征税权本属国会,总统无权借紧急状态法随意使用。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企业和消费者怨声载道——加征的关税最终转化为商品涨价,进一步推高本就高企的通胀,而特斯拉、苹果等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更是明确反对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 所谓的“大豆牌”同样难以为继。 特朗普曾想利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消费国的身份施压,可中国从2025年5月起就暂停购买美国大豆,转而加大从巴西的进口(2024年巴西已占中国大豆进口的71%),再加上国内大豆丰收创历史新高,以及4500万吨的战略储备,美国中西部农民的大豆只能堆积在仓库里,大豆协会多次警告却无济于事。 这说明将民生需求视为博弈筹码的做法,最终只会反噬自身,就像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贸易施压,反而倒逼日本产业升级一样,如今的对华经贸施压也在加速中国供应链的自主化。 科技封锁的效果同样不如预期。 特朗普政府曾试图通过芯片制裁卡住中国科技发展的脖子,但2024年底华为推出国产5nm芯片,直接打破了这种垄断。 即便他威胁“若中国不提供稀土磁铁就加征200%关税”,也难以奏效——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的优势短期内无法替代,这种威胁反而让美国相关制造业更加焦虑。 军事威慑的效力也在下降。 第一任期里,特朗普常以派航母闯南海、对台军售等方式制造话题,但现在中国的歼-20隐形战机、高超音速导弹已形成有效威慑,美军在西太平洋的行动越来越谨慎。 派航母来,就有东风导弹全程跟踪;对台军售,绕岛巡航就更加常态化,曾经能引发舆论哗然的举动,如今已难以撼动中国的战略定力。 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国际联盟的松动。 他想拉拢欧洲配合对华施压,却遭到德、法等国的消极抵制——这些国家的经济本就疲软,实在不愿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 而印度、俄罗斯等曾经被美国视为“潜在伙伴”的国家,如今与中国合作日益紧密,普京公开将中俄比作“熊与龙”的组合,这让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围堵中国的计划更加难以落地。 近期特朗普放出访华风声,表面说要“推进中美良好关系”,实则想通过“极限施压”的老套路增加谈判筹码。 但中国的回应很明确:合作必须基于相互尊重,不会在压力下让步。 这种态度背后,是对自身实力的清醒认知,也是对特朗普手中筹码真实情况的准确判断。 说到底,特朗普手中筹码减少的核心原因,是他仍在用四年前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中国。 大国博弈不是做生意,靠“喊价”和“威胁”赢不了尊重,更解决不了问题。 当中国不再畏惧施压、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挑战时,曾经的筹码自然就失去了价值,这或许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内最需要接受的现实。 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选择阅读了此文,这说明是对我水平的认可,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再次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墨魂

墨魂

持续分期不稳定减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