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省以后不要说收复了,也不要说回归了。因为根据我们的法律要求,我们1945

一语呢 2025-09-10 21:10:16

关于台湾省以后不要说收复了,也不要说回归了。因为根据我们的法律要求,我们1945年就从日本手里收复了台湾省,我们现在和台湾省要解决的是内务问题。 谁家孩子走远了,回来了你总不能说“抢回来的”吧?这听着就别扭。最近关于台湾的表述问题,又开始引发讨论。 以后别再说“收复台湾”或“台湾回归”了,因为台湾1945年就已经回到中国的怀抱,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是家里人之间的事,跟谁抢、从哪儿回都没关系,是咱自己的事儿。 这个说法不是改口,更不是口头游戏,而是回到历史和法律的原点上,把事实讲清楚,把话说明白。 如果要往前说,那还得从1895年说起。那年因为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跟日本签了《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给割了出去。 虽然是被压着签的,但在那个年代,条约就是条约,签了就生效。从那时起,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长达半个世纪。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没坐以待毙。1941年对日宣战时就公开宣布,废除所有中日不平等条约,包括《马关条约》。 这个表态也不是随口一说,而是为后面收回失地打下了法理基础。 1943年的《开罗宣言》是一个关键节点。中、美、英三国领导人在埃及达成共识,明确写着“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包括满洲、台湾、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国”。 两年后,1945年《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这个立场。日本最终在8月无条件投降,接受了公告内容。 然后就是那场著名的受降仪式。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公会堂(现在的中山堂),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正式举行。 国民政府派出的代表陈仪当场宣布:台湾和澎湖正式回归中国,主权落地,殖民统治终结。这件事不是某个政治口号,而是白纸黑字载入了历史和法律的程序。 所以,台湾是不是中国的?1945年以后这事就已经盖棺定论了。用“收复”或“回归”这样的词,反而显得我们好像一度失去了主权,其实并没有。 从那以后到现在,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地位从未中断,问题只出在两岸政权之间的分治。 1949年内战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这是一次政权更替,在国际法意义上,中国这个国家并没有分裂,主权主体也没变。 台湾问题不是国家间的争议,而是内战留下的政治分歧,这一点逻辑要捋清。 国际社会对这个事情其实也早有共识。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把“中华民国”的席位彻底拿下 。从那之后,联合国和大多数国际组织在处理涉台事务时,都遵循一个中国原则,不给台湾当局任何“国家代表”的空间。 截至2025年,全球有183个国家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同中国建交。 这些国家都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家务事,别人插不上嘴。 现实中我们还得面对一个情况,那就是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一直在挑事。 赖清德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推行“去中国化”,从课本到政策都在往“去中国”方向折腾。 民进党当局甚至搞出“禁陆令”,限制台湾民众赴大陆旅游,刻意制造两岸隔阂。 与此同时,外部势力也没闲着。美国这一方,不断对台军售,还高调会见台方高层,明里暗里给“台独”势力打气。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也严重干扰台海和平稳定。 中国政府对这些行为的立场一直很明确。根据《反分裂国家法》,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不容挑战。 任何形式的“台独”言行,任何外部势力的干预,都会遭到坚决反制。 现在这场博弈,归根到底,是内政问题。两岸统一,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不是国际谈判桌上的筹码,也不是谁能“调停”解决的双边争议。 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不断推进两岸经贸、文化、人员等交流,希望通过融合发展拉近彼此距离。 但这条路并不轻松。“台独”势力越闹腾,外部干涉越多,统一的时间表就会受到影响。但不管怎么说,方向是清晰的,底线是明确的。 所以,现在说“收复”台湾、说“回归”,其实不够准确也不够严谨。台湾是中国的,早就是了。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解决家里的分歧,把这个家重新打通。用词得讲究,逻辑更要清楚。 从历史、法理到现实局势,从国内政策到国际共识,台湾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而是一个正在处理中的“家务事”。 谁家事自己解决,别人说三道四,终归是站不住脚的。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愿望。中国政府会继续秉持最大诚意,争取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但也要让所有人明白一点:这件事,轮不到别人来“协调”或“裁决”。

0 阅读:70

评论列表

昆虫444

昆虫444

2
2025-09-10 22:41

应该说解放台湾,统一全国

一语呢

一语呢

娱乐,吃瓜,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