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毛主席找到一个军火商买武器时,军火商对毛主席说:“钱拿回去,军火也拿回去,干点大事。你是英雄,我老八敬重你。” 1927年,那一年,天是血色的。蒋介石在上海翻了脸,“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前一刻还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后一刻就成了屠刀下的冤魂。共产党人,被杀得人头滚滚。那会儿的共产党,成立才6年,还是个“愣头青”,手里没枪,腰杆子就不硬,只能眼睁睁看着革命的果实被窃取,同志们倒在血泊里。 血的教训,就四个字:枪杆子硬,道理才硬。 于是,就有了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但光有枪声还不行,得有持续不断的枪声,得有自己的队伍,自己的根据地。秋收起义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搞起来的。当时毛主席手里有多少人?一些农军,一些起义的工人,还有安源煤矿的工人们,武器更是五花八门,鸟铳、大刀、长矛,还有一些老掉牙的“汉阳造”。 就这点家当,要去跟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碰,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怎么办?得搞武器。所以,电影里那个场景,就浓缩了那个年代所有共产党人想搞枪、搞弹药的渴望和艰辛。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那个军火商“老八”。他为什么愿意做这笔“亏本”买卖? 因为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当时中国遍地是军阀,哪个不是拥兵自重,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他,为的都是自己的地盘和利益。老百姓在他们眼里,就是会走路的军饷。但毛主席这帮人不一样,他们衣衫褴褛,却目光如炬,他们谈的不是生意,是理想;他们要的不是地盘,是天下穷苦人的出路。 “老八”这种在江湖里摸爬滚打的商人,阅人无数,他能分得清谁是枭雄,谁是英雄。枭雄要的是自己的荣华富贵,而英雄,要的是给别人一个未来。所以他赌了,他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押在了这个看起来前途未卜,但眼里有光的年轻人身上。 这,就是人心向背。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因为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有无数个“老八”,他们可能是商人、是农民、是开明士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给这支新生的人民军队,送去了第一粒米、第一块银元、第一发子弹。 这股劲儿,就是我们常说的“星星之火”。 把视线从1927年,拉回到咱们现在,将近一百年过去了,这个世界,早已换了人间。 当年毛主席他们为几条破枪跑断腿,现在呢? 就在前不久,咱们的第四艘航母又传来了新消息,电磁弹射技术越来越成熟,舰载机起降效率呈几何级数增长。曾经我们连一艘像样的战舰都造不出来,如今,我们航母编队驰骋深蓝,捍卫着万里海疆。 当年起义部队的“汉阳造”,有效射程也就几百米,打一枪还得拉一下枪栓。现在呢?咱们的东风系列快递,使命必达,高超音速,防不胜防。这已经不是“鸟枪换炮”了,这是直接从石器时代进入了数字时代。 空军方面,歼-20“威龙”的升级版,据说已经小批量列装部队,不仅隐身性能更强,航电系统和态势感知能力更是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们有了自己的“踹门神器”,再也不用羡慕别人的F-22了。 这种对比,强烈不?震撼不? 武器装备的迭代,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是支撑这些钢铁巨兽背后的那种“魂”,那种精神。 将近一个世纪前,一个叫“老八”的商人,愿意倾家荡产,支持一群衣衫褴褛的革命者去“干点大事”。 近一个世纪后,在咱们的芯片产业被“卡脖子”的时候,无数科研人员、工程师,没日没夜地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线上,拼的就是那口气。他们放弃了国外的高薪,顶着巨大的压力,就是要造出我们自己的“中国芯”。这不也是在“干点大事”吗? 当我们的“天宫”空间站在400公里的太空轨道上稳定运行时,当我们的宇航员在太空“出差”半年,悠闲地“吃播”时,背后是多少航天人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他们隐姓埋名,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星辰大海。这不也是在“干点大事”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老八”。他们没有拿出真金白银和军火,但他们拿出了更宝贵的东西——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汗水、他们的生命。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国家,为我们的人民军队,锻造着最坚实的铠甲,最锐利的长矛。 时代变了,我们“干大事”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 以前,“干大事”是为了推翻三座大山,让中国人能站起来,不再受欺负。 今天,“干大事”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让14亿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同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从秋收起义时那几杆破枪,到今天体系化的强大国防;从“老八”那句江湖气十足的嘱托,到今天无数科技工作者的默默耕耘。你会发现,有一条线,始终没断。 那就是,总有一群最优秀、最执着、最富理想主义的中国人,在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燃烧自己,照亮未来。
建军大业:毛主席找到一个军火商买武器时,军火商对毛主席说:“钱拿回去,军火也拿回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9-10 17:22:28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