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设立“台湾代表处”,公然挑战“一个中国”,自然是自觉后台很硬。的确,美国给的酬金让立陶宛人垂涎兴奋。时任立陶宛总理兴致勃勃对立陶宛老百姓夸下海口:五年内建五座芯片工厂,创造数万个高薪岗位。结果承诺最终还是一堆泡泡。 立陶宛之所以敢如此行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在背后的支持以及一些不切实际的利益诱惑。当时,美国给了立陶宛一笔 6 亿美元的出口信贷,这让立陶宛人垂涎不已。 时任立陶宛总理更是兴致勃勃地对立陶宛老百姓夸下海口,说要在五年内建五座芯片工厂,创造数万个高薪岗位。这听起来多么诱人啊,仿佛立陶宛即将迎来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立陶宛迅速行动起来。美国的6亿美元出口信贷成了他们启动项目的“金钥匙”。拿到资金后,立陶宛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芯片工厂的建设,从设备采购到人员招聘,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同时,他们还利用这笔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制造了大量产品,满心期待着能借助美国的市场打开销路,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立陶宛的幻想。那些满心期待出口美国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根本找不到买家,只能堆积在仓库里,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和仓储空间。立陶宛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想出口美国,可是根本没有销路。美国市场并没有像立陶宛想象的那样对其敞开大门。 更糟糕的是,立陶宛原本依赖出口中国的乳制品、木材等产品,也因为其错误的行为遭到了中国的反制。中国海关对这些产品要么拒收,要么拖延清关,导致大量的乳制品堆在仓库里发臭,木材企业也陷入了困境。 2020 年,立陶宛对华出口还有 3 亿美元,可到了 2022 年,这个数字暴跌到了 1 亿美元,贸易总额也大幅缩水。曾经靠中国订单赚得盆满钵满的企业,如今只能苦苦挣扎。 不仅如此,中国还通过一些措施让跨国公司对立陶宛敬而远之。比如德国大陆集团,其产品只要含有立陶宛的零件,就会被中国海关卡住,理由是 “技术性审查”。这使得跨国企业纷纷将立陶宛踢出了供应链,立陶宛的经济可谓是雪上加霜。 立陶宛设立 “台湾代表处” 的行为,不仅没有给自身带来任何好处,反而让自己陷入了经济困境,还在国际上沦为了笑柄。它以为有美国这个后台就能为所欲为,却没想到美国的承诺和支持都是靠不住的。 如今的立陶宛,不知道有没有后悔当初的所作所为呢?但无论如何,它都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违背一个中国原则,挑战中国的底线,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台湾内部终于有人把话彻底挑明了!前国民党高层蔡正元,最近直接摊牌,给大陆指了条“
【107评论】【9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