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年:晚年陈独秀最大依靠,冒险带父亲棺木回乡,三次为父立碑。陈独秀虽然有四个孩

友绿聊历史 2025-09-10 13:40:17

陈松年:晚年陈独秀最大依靠,冒险带父亲棺木回乡,三次为父立碑。陈独秀虽然有四个孩子,但是晚年的他只能依靠自己最小的儿子,因为延乔二杰都牺牲在了反动派的攻击之下。那么陈松年的人生又何他的兄长们有何不同呢?   不同于两个兄长,陈松年出生之后,父亲和哥哥们常年在外奔走,所以家中只剩下了他一个男丁,为了照顾家里,陈松年就干脆早早辍学,在家里照顾母亲和祖母。   陈松年也没能想到,自己的两个兄长在1927年之后居然相继牺牲,他和姐姐两次去上海,想要给兄长们收尸,但都被敌人给拒绝了。   这种强烈的打击,再加上奔走辛劳,姐姐陈玉莹回到老家后就病了,而且还是一病不起。   看着28岁的姐姐也离去,陈松年才感受到了什么叫孤独。   而即使难过悲愤,陈松年依旧得扛起家庭的重任,因为这个时候的陈独秀还在大牢里。   可是在得知自己所生的四个孩子死了三个后,陈松年的母亲也倒下了,没过两年就也跟着孩子们一起离开了这个世界。   再见到自己的父亲,已经是母亲离世十年之后。   1937年的夏天,松年听到父亲陈独秀提前出狱,他难掩自己的开心之情,带着年迈的祖母和自己一岁多的女儿来到了武汉,接陈独秀回家。   不过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陈家所有的财产都被日寇给抢走了,无奈之下陈松年就领着全家老小在江津生活。   一家人只能在艰苦的环境下艰难生存,陈松年为了能照顾好自己的一大家子。   他也不顾不得自己是名门之后的那些繁文缛节了,不管是什么脏活累活都会去做。   而此时的陈独秀身体状况并不好,所以他根本不能外出劳动,所有的重担就只能压在陈松年一个人的身上。   他做过会计,也在窑厂搬过砖,为的就是把这个家撑起来。   1942年,陈独秀离开了人世。   当时还在抗战中,全国的局势混乱,而且陈松年的经济也非常拮据,所以怎么能妥善安葬陈独秀也成了陈松年最发愁的一件事。   因为那个时代都讲究落叶归根,陈松年也就始终想着将自己的父亲运回安庆才能安葬,还能和母亲葬在一起。   直到1947年,陈松年才将钱攒够,找了一位木材商帮着他一起将陈独秀的灵柩运回的安庆。不过因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所以陈松年就没有以父亲的真实姓名下葬,他想到了父亲之前科考的名字,陈乾生,于是就在碑上写下了此名。   之后,陈松年又给父亲立过两次碑,直到最后才改回来父亲的真名。   安葬完父亲,陈松年还得赶回去照顾自己的孩子,他白天搬砖,晚上糊火柴盒。   建国后毛主席知道他的难处,给他特别批了每月三十元的补助,让陈松年进了文史馆做了一个职员。   就这样,陈松年也将自己的四个孩子拉扯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1990年,已经80岁的陈松年离世,虽说他的前半生辛苦劳作,但是好在后半生还是非常幸福的。   并且在他的培养下,孩子们也个个优秀,不得不说陈松年也是陈家的骄傲啊。   参考资料: 上游新闻:陈独秀离世后,儿子陈松年沦为搬砖工,毛主席:给予特殊照顾!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友绿聊历史

友绿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