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9月10日)写道:“我很高兴地宣布,印度和美国正在继

现象研析所 2025-09-10 10:59:44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9月10日)写道:“我很高兴地宣布,印度和美国正在继续谈判,以解决两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我期待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与我的好朋友莫迪总理进行会谈。我确信,对于我们两个伟大的国家来说,达成成功的协议绝不会有任何困难!” 时间倒回2019年,特朗普政府首次对印度挥动“关税大棒”,以“贸易不平衡”为由,取消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普惠制待遇,导致印度对美出口的2000多种商品关税上调。 印度随即反击,对28种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包括苹果、杏仁等农产品。这场“关税战”直接导致2019年美印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4%,印度对美贸易顺差从2018年的210亿美元缩水至170亿美元。但双方均未松口,谈判陷入僵局。 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印度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急需吸引外资稳定经济,而美国则因产业链转移需求,开始重新评估与印度的合作空间。 同年2月,两国签署价值3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印度采购美制直升机;9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重启美印贸易政策论坛——这一自2017年就停摆的对话机制。表面看是军事合作破冰,实则为贸易谈判铺路。 真正推动谈判加速的是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后的政策调整。尽管拜登与特朗普在气候、移民等领域立场对立,但在对印贸易上却延续了“施压+合作”的策略。 2021年11月,美印在COP26气候峰会期间达成“关键矿产合作协议”,允许印度企业参与美国锂、钴等矿产开发;作为交换,印度同意降低部分医疗器械进口关税,并放宽数字贸易限制。这一“资源换市场”的模式,成为后续谈判的模板。 2023年,谈判进入深水区。美国的核心诉求是缩小对印贸易逆差(2022年达338亿美元),要求印度进一步开放农业、乳制品市场,并接受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印度则希望美国放宽H-1B签证限制(每年约8万印度技术人才通过该签证赴美工作),并允许其参与美国半导体供应链。 双方僵持不下时,2024年3月,印度突然宣布对美国谷歌公司处以1.62亿美元罚款,指控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谈判筹码”,迫使美国重新审视印度的底线。 特朗普此次表态的时机耐人寻味。当前正值美国大选前夕,他需要巩固“贸易强人”形象;而印度也面临国内通胀压力,急需通过扩大出口稳定民生。 据印度商务部数据,2024年1-7月,印度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2%,但若谈判破裂,这一增速可能逆转。此外,印度正积极推动“印度制造”战略,若能与美国达成自贸协定,将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将产能从中国转移至印度——这或许解释了特朗普为何断言“毫无困难”:双方均有迫切需求,只是需要找到利益平衡点。 不过,历史经验表明,美印贸易谈判向来“雷声大雨点小”。2007年启动的美印自贸协定谈判,因农业、知识产权等分歧,至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2019年签署的“小型贸易协议”,也仅涉及2亿美元的商品关税调整。 此次特朗普的乐观表态,究竟是谈判突破的信号,还是选举政治的作秀?印度能否在开放市场与保护本土产业间找到平衡?美国又是否会为拉拢印度而在签证、技术转让等问题上让步? 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要等到几周后莫迪与特朗普的会晤才能揭晓。但可以确定的是,作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印度)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两国的贸易博弈不仅关乎双边利益,更将影响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走向。 那么,对于这件事,你们认为美印这次能打破“谈判僵局”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现象研析所

现象研析所

研析现象,解读社会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