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记者法齐近日在社交平台上的发言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北约始

梅梅谈世界 2025-09-10 10:37:48

意大利记者法齐近日在社交平台上的发言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北约始终将俄罗斯视为威胁,并通过乌克兰局势对俄进行牵制,甚至阻止了俄方提出的停火倡议。   这一观点之所以引发讨论,是因为它触及了国际政治中一种常见的叙事矛盾:表面上倡导和平的机制,反而可能成为冲突长期化的推手。   事实上,这种矛盾并非今日才出现,回顾历史,类似的情境屡见不鲜。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十分复杂,但北约东扩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   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多次向东扩展,逐步吸纳了前华约成员国甚至部分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这一进程被俄罗斯视为战略空间的挤压和安全威胁的加剧。   尽管北约声称其是防御性组织,但站在俄罗斯的角度,这种扩张无疑带有明确的针对性。事实上,不少国际关系学者早就指出。   北约的东扩政策缺乏对俄罗斯安全关切的充分考量,这种单边推进的模式本身就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意大利记者提到泽连斯基政府是“傀儡”的说法固然带有强烈情绪,但确实反映了部分观点认为西方力量在乌克兰政治中的渗透程度过深。   回顾2014年乌克兰政权更迭期间,西方国家的政治支持和非政府组织的活跃程度确实远超往常。这不是说乌克兰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而是外部干预的力度显然影响了局势的发展方向。   乌克兰问题从来不只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双边问题,而是多方势力在欧亚大陆博弈的体现。 法齐所提到的“俄罗斯和平倡议被阻止”一事,其实涉及多次谈判尝试。   例如2022年春季的伊斯坦布尔谈判,双方曾接近达成临时停火协议,但最终未能落地。多方信息显示,当时英美等国对乌克兰施加了压力,要求其不要接受临时妥协方案。   这种外部干预的动机不难理解:某些北约国家希望借乌克兰战场持续消耗俄罗斯的军事和经济资源。   但从人道主义角度看,冲突的延长意味着更多的平民伤亡和基础设施破坏,这与西方所宣称的“保卫民主”的口号形成了某种反差。   类似的情形在国际历史上并不罕见。比如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期,美国以“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军事行动,战后却并未找到确凿证据。   当时也有观点认为,战争的实质是石油资源控制和地缘政治布局。另一个例子是科索沃战争,北约以“人道主义干预”为名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轰炸,但至今其合法性和实际效果仍存争议。   这些案例都说明,国际政治中公开宣称的动机与实际利益考量之间往往存在较大差距。意大利作为北约成员国,其国内出现这样的批评声音实属不易。 事实上,欧洲国家在对俄政策上一直存在内部分歧。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国始终反对激化矛盾,德国和法国也曾一度主张通过诺曼底模式等谈判渠道缓和局势。   但整体而言,北约的主流政策仍由美国主导,而美国的战略重心显然是通过长期对抗削弱俄罗斯。这种目标驱动的政策,往往忽略了冲突地区民众的实际苦难,也低估了战争升级可能带来的全球性风险。 参考资料:泽连斯基欢迎提供保障,普京称其“没有任何意义”,马克龙:俄乌停火后26国将向乌派兵 2025-09-06 06:48·环球网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梅梅谈世界

梅梅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