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报道:“尽管表面上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独占鳌头,但专家直言,中国目前仍处

史鉴奇谈 2025-09-10 09:57:26

联合早报报道:“尽管表面上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独占鳌头,但专家直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规模领先、技术追赶”的阶段,尤其在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与认知能力深度融合方面仍有差距。”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那确实是有两把刷子。你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融资事件就有87起,披露融资金额约109亿元。深圳的优必选还拿到了2.5亿元的大单,这可是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的单一合同呢。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也中标了中国移动旗下公司的项目,总金额达1.24亿元。   从市场规模来看,《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53亿元,同比实现翻倍增长。中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产业基础那是相当雄厚。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比超过1/3。2024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2/3。这些数据都说明,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规模那是领先的。   不过呢,专家也说了,中国目前还处于“规模领先、技术追赶”的阶段。比如说,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中国就还有提升空间。高精度伺服电机、精密减速机的功率密度、高端传感器性能等,这些都还不够强。像触觉传感器,现在的人形机器人主要靠视觉和听觉来和现实世界互动,触觉这块就比较弱。现有方案很难复现人类手部精细操作的感知能力,六维力传感器成本又高,阻碍了规模化应用,灵巧手的灵活性和耐用性也还得再提高。   还有啊,在软件系统开发方面,中国也有不足。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的关键在于自主智能,这需要海量的高质量数据进行训练学习。但现在,人形机器人得依赖人工操作或仿真环境采集数据,成本很高。家庭场景中,用户不太接受“边用边学”的模式,工业场景中数据采集又依赖高精度设备,成本降不下来。虽然中国可以利用虚拟仿真场景收集数据进行预训练,但要进一步落地应用,还得在实际场景中进行后训练,这就需要熟练的操作者来获得高质量数据,成本就上去了。   另外呢,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与认知能力深度融合方面也有差距。现在的人形机器人更多展现的是运动控制能力,能解决能动的问题,但要帮助人干活,就还得提升认知能力。比如说,让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任务,做出更合理的决策,这方面中国还得加把劲。   不过呢,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中国有完整的产业体系,这能确保研发试验环环相扣。还有庞大的人才队伍,每年工科毕业生数量超过全世界工科毕业生总数的1/3。这些人才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过程中,各展所能,既能攻克“卡脖子”技术,也能改进工艺、降低成本。而且,中国还有超大规模市场,创造了复杂的应用场景和多样的落地需求。无论是在工厂里干活,还是在家庭中做家务,或者是在其他领域发挥作用,人形机器人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所以啊,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虽然有领先的地方,但也有需要追赶的地方。不过,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在这个领域不断取得进步。就像以前在其他科技领域一样,虽然一开始可能会遇到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突破。相信未来,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会越来越厉害,不仅在规模上保持领先,在技术上也能追上甚至超越其他国家。

0 阅读:3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