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被押赴刑场时拍下的照片,当时赵洪文国已经70岁,组织考虑到她抗战有功,本想留她一命,但是她杀害的200多名烈士的家属极力反对,纷纷控诉她的罪行,因为民愤极大,最后判处了死刑。
1950年7月16日,四川什邡,一张黑白照片定格了一个震撼的瞬间:70岁的赵洪文国被押赴刑场,满头白发被风吹乱,绳索深深勒进她瘦弱的肩膀。她曾是抗日战场上的“双枪老太婆”,让日寇胆寒的英雄,却在解放后杀害200多名烈士家属,双手沾满血腥。组织念及她抗战功绩,本想饶她一命,可愤怒的群众却不答应。究竟是什么,让这位老人走上绝路?这张照片背后,藏着怎样曲折的故事?
赵洪文国,1881年出生在辽宁岫岩的一个满族家庭,原名洪文国。1898年,她嫁给赵玉堂,从此以夫姓称呼。夫妻俩从一穷二白的农民做起,靠着勤劳和聪明,攒下些家产,日子过得还算殷实。她为人仗义,常接济穷苦乡亲,还掏钱建了个简易小学,让村里的孩子能识字念书。乡邻们都说她是个热心肠的好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铁蹄踏进东北,赵洪文国的生活彻底变了样。她亲眼看见日军烧村子、杀乡亲,怒火烧得她坐不住。50多岁的她卖掉家产,买来枪支弹药,决心跟日本人干到底。她的儿子赵侗受她影响,跑去北平组织“东北学生军”,后来加入邓铁梅的义勇军。她自己则拿起两把手枪,练出一手好枪法,左右开弓,弹无虚发,乡亲们给她起了个“双枪老太婆”的名号。她带着家人和村民组成小武装,藏在山林里,打日伪军的补给线,搞得敌人头疼不已。 1934年,日军突袭赵家村,烧光了房子,抓走了她全家。她被关进牢房,受尽折磨,背上被鞭子抽得血肉模糊,可她硬是一句话没说。两个月后,她趁看守不备,砸开锁链,带着几十个乡亲逃了出来。后来,她辗转到北平,支援儿子的抗日队伍。1937年,赵侗组建“华北国民抗日军”,她当参谋长,帮着出谋划策。他们的队伍救出过上千名被俘群众,还打下过日军飞机。1938年,这支部队被八路军收编,赵侗当司令,她在后方筹粮食、运物资,忙得脚不沾地。 抗战胜利后,赵洪文国的路却走歪了。1945年,她跟着国民党回东北,接受蒋介石任命,当上“冀热辽边区游击第二路绥靖司令”。她拉起旧部,组建武装,表面上是维持治安,实际上开始跟解放军对着干。1949年,国民党大势已去,她被派到四川什邡,组织游击队,阻拦解放军进川。她自封“反共总司令”,喊着“赶走共军,三年免粮”的口号,忽悠了不少当地人加入她的队伍。
在四川的山沟里,赵洪文国的手段变得狠毒。她带着人四处搞破坏,不光袭击解放军的粮队,还对支持解放的村子下黑手。她下令杀害了200多名烈士家属,烧毁人家房子,手段残忍得让人发指。有一次,她带队冲进一个小村子,烈士家属吓得躲起来,她却下令放火,浓烟滚滚,哭声震天。村民们恨她入骨,可又不敢吱声,只能暗地里攒着怒气。 1950年2月,解放军接到线报,决定剿灭她的武装。天刚蒙蒙亮,什邡县三河乡的山路上,解放军摸到她营地附近。一场激战打响,她的部下死的死逃的逃,她自己也被子弹擦伤了胳膊,最后躲进一间破屋,被战士们逮了个正着。审讯时,解放军念她抗战有功,想给她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可烈士家属们听说后,成群结队赶来,哭着喊着控诉她的罪行。有人说她烧了自己家房子,有人说她亲手杀了自己亲人,群情激愤,民怨沸腾。面对这些血泪控诉,她却面无表情,态度冷漠。最终,组织顶不住压力,判了她死刑。 1950年7月16日,赵洪文国被押赴什邡市刑场。那天太阳毒得很,尘土飞扬,围观的人群挤满了场边。她被绳子捆得结实,步子迈得慢,脚上的镣铐哗哗作响。行刑时,她站得直直的,眼睛扫过人群,嘴角似乎还挂着一丝冷笑。枪声一响,她倒在地上,结束了70年的人生。她从抗日英雄变成了罪人,结局让人唏嘘,也让人忍不住想:一个人的功过,到底该怎么算?
赵洪文国从抗日英雄到被执行死刑,人生转折让人感慨。她抗战时的勇气无人否认,可后来的罪行也无法抹去。她杀害200多名烈士家属,激起民愤,最终把自己送上了绝路。你觉得是什么改变了她?是时代逼的,还是她自己的选择?你对她的故事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