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三年蒸发9200万张 信用卡“退潮”:从规模狂欢到质量觉醒。信用卡三年蒸发9200万张,本质是行业从"跑马圈地"向"精耕存量"转型的必然结果。首当其冲的是资产质量压力——不良率攀升让银行意识到,规模扩张若伴随高风险,不如主动"瘦身";其次是监管与市场环境变化,互联网消费贷收紧掐断了多头借贷链条,信用卡作为"最后杠杆"的额度同步收缩;更关键的是,银行终于跳出"规模换补贴"的旧模式,睡眠卡清理、新发卡减速的背后,是对低收益、高损耗业务的理性切割。
这场"退潮"并非衰退,而是行业回归利润本真的清醒:当增量见顶,与其用睡眠卡堆数据,不如聚焦优质客群,把卡片从"流量入口"变成真正的"利润单元"。未来信用卡的竞争力,将不再拼发卡量,而在于能否用精细化服务留住真实用户。
总结:信用卡市场的“退潮”本质是银行风险防控与用户理性觉醒的双向结果。短期阵痛中,银行需平衡盈利诉求与用户体验(如优化条款披露、杜绝诱导办卡),而消费者则应警惕“最低还款”“自动分期”背后的真实成本。未来行业能否摆脱“41万投诉”的负面标签,取决于服务诚意与金融普惠的落实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