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称美国优先口号百年前就已失败#【日媒:“美国优先”百年前就已失败】日本《朝日新闻》近日刊登题为《一个世纪前的美国总统也提“美国优先” 历史证明它已经失败》的文章,作者是该报编委奥寺淳与北野隆一。全文摘编如下:
在一张吸引眼球的美国总统竞选海报上,一名男性候选人手持美国国旗,配以粗体文字书写的“美国优先”字样。
海报上的主人公并非美国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而是大约100年前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沃伦·哈定。哈定以历史上最大的普选票得票率优势赢得192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其口号同样是“美国优先”。
“我们无法一边向世界开放市场,一边又能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和机会均等,并在不平等的竞争中维系我们的产业优势。”这句话来自哈定1921年3月发表的就职演说。他还说道:“消除贸易壁垒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一个诱人的幻想。为了维持美国的标准,我们必须根据我们高昂的生产成本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由此否定了其前任、民主党人伍德罗·威尔逊秉持的国际主义。
特朗普的观点与哈定惊人地相似。
哈定还主张“避免卷入旧世界(欧洲)的麻烦”。他明确坚持“美国优先”的立场,不干涉一直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欧洲事务。
哈定上台之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夺走数千万人的生命,世界仍处在满目疮痍之中。1919年,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访问了巴黎凡尔赛宫,讨论战后解决方案,并推动国际联盟的建立,这得以让美国领导世界。
然而,哈定对前任政府的政策深感不满,他指出美国参与世界大战造成巨大的人员和物质损失。他的竞选口号是“回归常态”。他在就职演说中宣称:“一个全球性的超国家政府与我们珍视的一切都背道而驰。合众国不能容忍它。”事实上,他与国会共和党人联手反对国际联盟,其任内美国拒绝加入国联,采取了与多边协调背道而驰的政策。
从那时起,美国进入到内顾倾向占优的时代。
诚然,之后经历的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并非完全是美国造成的。然而,在哈定之后的三届共和党政府领导下,其推行的减税和投资促进政策导致美国经济过热。但即便在经济迅速放缓后共和党政府仍然维持凭借高关税推行的保护主义。欧洲和其他国家则以报复性关税作为回应,导致全球贸易额减半。经济阵营化加剧,进一步推高恐慌的程度。
美国当时已是超越英法的强国,却在安全问题上采取不干涉政策,自顾不暇的欧洲无力独自阻止纳粹德国的肆意妄为。
于是,人类再次犯下二战的错误。
哈定时代已过去100多年。
在今年1月的就职演说中,特朗普宣称:“我的政府将明确把美国放在第一位。”他还批评上届政府在海外卷入一系列灾难性事件,呼吁“发起一场常识革命”,并承诺“对外国征收关税,造福美国人民”。
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查尔斯·库普钱表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主义意味着美国将明确告别其自二战以来一直秉持的国际主义。”
他还指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并非灵光乍现。对美国而言,二战结束后的80年间这种深度干预外部事务的做法才是例外。”
要理解特朗普大战略的轨迹,我们需要回顾美国历史。
美国的传统一直是避免与外国纠缠不清。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250年前脱离英国争取独立的斗争。1778年,东海岸的13个英属殖民地与法国结盟。虽然由乔治·华盛顿领导的殖民地民兵人数处于劣势,但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决定参战后,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选择支持殖民地,并于1783年在《巴黎条约》中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然而,这仅仅是基于共同利益的临时联盟。
1793年,美国的盟友法国为应对英国领导的第一次反法同盟向美国求援。但美国未予回应,选择保持中立。鉴于英国已经与西班牙、奥地利等结成联盟,美国不愿卷入欧洲的冲突。
此后,除因被英国封锁海上交通线而与其爆发战争外,这个刚刚取得独立的国家一直尽可能避免卷入与外国的纷争。
这种对外哲学清晰地体现在首任总统华盛顿1796年的告别演说中:“我们的外交原则是尽可能减少政治联系,同时扩大商业关系,避免与任何国家建立永久的联盟。”
直到一个半世纪后,美国才再次与外国建立正式联盟。(编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