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8陆尊PHEV,拥有同级最平的第三排地板,电池融入底盘,舱内空间利用率极高,电池与油箱保持空间隔离,高速能耗与稳定性双优,第三方亏电120kph长续航油耗战绩可查,GL8家族最强副车架,前后左右最强的碰撞隔离。全球唯一明确以“零侵入,零拉弧”的奥特能标准进行开发的新能源MPV。
那总有一些叽叽喳喳的玩意,说,啊你这个没有纯电版,所以不高级。
可是他们推的什么新平台:
轴距车长设计异常,多个地库甚至机场坡道磕车头,内部测试车库/车位匹配率同级MPV最低。
空悬到底落地高度极低,地库启动的时候空悬稍底就磕减速带托底。
停车也着火,开车也着火,充电也着火,不充电也着火,老款也着火,新款也着火,碰撞了也着火,不碰撞也着火。23年我的起火案例库收录开始,都快3年了,根本停不下来。 我手上一把信源数据。连基本安全都做不到的东西,一天到晚拉GL8蹭,蹭NM啊。
B站标签 - 恶灵骑士专属座驾,有问题你继续去投诉去。
高速纳智捷,车质网、黑猫投诉战绩可查,类别关键词:“续航里程不准”和“动力消失”
有些喳喳还说什么某品牌第二排很好,之前还要和我吵说什么自己坐觉得特别棒,我说我开着操稳路越坡都要跳起来了,而且噪音肯定会有人抱怨。现在自看第三方质量投诉第二排共振,低频共振,高速抖动和低频噪音都快成典型案例了。
---
平台只有好不好用。或者这么说,你不能说经典平台的时候连退出中国市场的法系车都要抱着舔,说新平台的时候就说新,然后连无下限的舔着一对一黑别人。
然后GL8 PHEV的新款世家也要上大平台,带大电池了,而且其实是纯电/插混开发方案都有,那又开始说啊: 这是 白马非马。
早在2022年,GL8新能源家族的358/458/557/558序列就做系列平台化了,增程/纯电/插混的方案都有,上不上双叉臂与空悬与否的核心是对应平台车重和定位,平台标准是一样的,只有阶段性和兼容性的要求。
我再补充一句,某些国产低素质品牌随便什么车都堆个空悬堆配置就说自己是新平台,结果采购价格配置各种VAVE,几家散着买硬件,一点屁量还多点供货,就等着6-8年后车辆空悬质量问题爆发趴窝再捞一笔维修费。
----
最后多YY两句,那2-3年后,如果陆尊(还是358平台)出现纯电,我就问今天在这里叽叽歪歪的东西们要道歉吗?
还是说: 啊,那是因为你又改了。
废话啊,我要包大电池还要保证零侵入就要加强车身框架结构啊。
358的第三代平台纯电也是潜在选项,但决定增程/插混和纯电的最终决策来自于技术标准和用户需求。
同样的原理458从来就没做PHEV计划。因为商用为主和纯私用场景设计一开始想要分开。
而私人场景的PHEV和纯电转移到557。
某些人还是20年前把欧洲的“神话平台”逻辑理解的办法来理解汽车平台。如果是这样的视角,怎么理解逍遥平台?怎么理解其他友商的各种柔性平台?
其实你要是一个忠实的平台原教旨主义者,尤其是某次欧洲车型的操控死忠粉,逻辑是连贯的,我其实会尊重。
要么你是一个数码宝贝,说啊这些新平台技术很好,也没问题,我部分不理解,但是我尊重。
但是反复横跳,还非要不停的咬别人,那我就3句话:
1. 请品牌方有空的话拉一拉你们家的狗,你养了你就得对它们的极端言论负责,要么你就和它们切割。你不要逼我开始指名道姓,show权威第三方对标数据库和事故库,外加贴标签。觉得我造谣,欢迎起诉。你们故意诱导一对一捧一踩一的记录和文件,我也有。尤其是个别在特殊时期的品牌,别tm搞到事情没法收场了,再来找人。
2. 对一些还是技术流的人说一句,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3. 一些媒体人觉得自己上过大学,开过几年车和几个车企品牌的人喝过几口猫尿,就可以在舆论上肆意歪评车企的研发战略和平台,做认知作战的时代,还不会受到反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