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贵州务川县一个贫困的仡佬族家庭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龚来发。由于家境极

振平说趣啊 2025-09-09 17:49:22

1862年,贵州务川县一个贫困的仡佬族家庭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龚来发。由于家境极其困难,父母在他半岁时将他送给了同村一对没有子女的夫妇——向老二夫妇抚养。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在他十岁那年,养父母相继病逝,龚来发再次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村里没人愿意收留他,他只好逃进深山,独自在野外谋生。整整四年间,他靠采摘野果、挖掘野菜充饥,睡在树洞或岩穴中,经受日晒风吹,活得像个小野人。这段艰苦岁月反倒让他练出了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 十四岁时,当地一位名叫向礼全的地主听说深山里有个能吃苦的“野孩子”,便主动上山找到了他。见他身体结实、眼神坚毅,向礼全决定带他回家,让他在家中帮工。龚来发从此开始了在向家的长工生活。他什么活都肯干,挑水、劈柴、耕田样样不落,从不喊累。向礼全十分赏识他的勤快与诚实,不仅供他吃住,还渐渐把他视作自家人。 尽管一生未娶,龚来发却在向家扎下了根,成为这个家庭七代人中备受尊敬的“老祖”。他作息极有规律,每天清晨起床干活,饮食简单清淡,主食是玉米和米饭,配些山中野菜,几乎不吃肉,也不饮酒。但他却有一个周围人尽皆知的“坏习惯”——抽土烟。从二十多岁起,他就手持一根竹制烟杆,吸着自制的叶子烟,日日不停。邻居常被呛得躲开,他却乐在其中,而且身体未见任何不适。 他爱唱山歌,尽管嗓音沙哑,却总在干活时随口哼上几句,心态开朗豁达。或许正因如此,他活得比同时代的人都长。1993年,时年131岁的龚来发被中国老龄委授予“中国长寿之王”称号。媒体纷纷前来采访,只见他手握烟杆、笑容淳朴,说道:“没什么秘诀,吃得饱、心放宽,日子就好。” 除了血压、脉搏正常,他皮肤仍有弹性,几乎没有老年斑。他的事迹传遍全国,甚至被印上了联合国发行的纪念邮票。还有两家企业请他做名誉厂长,每月发放补助,使他的晚年更加安稳。 1995年3月,龚来发因急性黄疸性肝炎去世,享年133岁。向家全族悲痛,村民纷纷前来送别。他下葬后,墓碑上刻着“长寿之王”四个字。尽管他已离去,但他的生活态度——简单、规律、心胸开阔,仍被后人传颂。而那杆从不离手的烟袋,也成了他传奇人生中一个特别的注脚。

0 阅读:29
振平说趣啊

振平说趣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