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中国女子挺着孕肚,领着女儿,来到日军司令部:还我丈夫首级!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她叫王志芳,来要回丈夫的头颅。 三天前,她的丈夫陈中柱在蚌蜒河边的激战中阵亡。日军不仅杀了他,还割下他的头颅带回泰州邀功。消息传开,整个泰州城都在议论这件事。 陈中柱是江苏盐城人,黄埔六期步兵科毕业。1938年起担任国民革命军苏鲁皖游击第四纵队司令,驻守在泰州一带。他手下的部队算不上精锐,装备也很简陋,但守着苏北这片土地从没退缩过。 1941年初发生了一件大事,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的副总指挥李长江准备投敌。这个消息让陈毅很着急,他派赵敬之秘密去泰州找陈中柱。 两人在一家茶馆里碰面。赵敬之开门见山:“李长江要当汉奸了,你可别跟着走错路。”陈中柱当即表态:“我陈某人宁可战死,也不做卖国贼。” 李长江为了拉拢各路人马,把所有纵队司令都叫到泰州西山寺。在大雄宝殿里,他逼着大家对着菩萨发誓效忠日本人。为了收买陈中柱,他甚至许诺了一个中将师长的位子。 陈中柱表面应付,散会后立即带着部队撤出泰州城,转投李明扬继续抗日。这个决定让李长江恨得咬牙切齿,也让日军把他列为重点打击目标。 1941年6月初,日军泰州守备队长南部襄吉集结了2000多人的兵力,从泰州、兴化、东台五路出击,目标直指陈中柱的第四纵队。 6月5日,陈中柱的部队在武家泽附近遭遇日军。前有重兵堵截,后有十几艘日军汽艇从兴化方向赶来。双方兵力悬殊太大,第四纵队被迫退守到蚌蜒河一带。 这里河道纵横,芦苇丛生。陈中柱利用地形优势与日军周旋,但弹药和给养都快耗尽了。 6月6日深夜,陈中柱决定主动出击。他兵分三路,自己亲率一支部队埋伏在蚌蜒河北岸,准备伏击日军汽艇。 7日拂晓,战斗打响。陈中柱的部队击沉了两艘汽艇,毙敌50余人。但武家泽的日军很快组织反击,密集的炮火覆盖了第四纵队的阵地。 陈中柱身高一米八几,在战场上格外显眼。他挥着手枪带头冲锋时,日军碉堡里的机枪手瞄准了他。一梭子弹扫过来,他头部中弹,身上又连中数枪,当场牺牲。 日军士兵冲上来,用军刀割下了他的头颅。南部襄吉把这颗头颅装在一个青瓷瓶里,放进红木盒子,准备向上级请功。 王志芳当时就在附近,枪声响起时,她正带着两个女儿躲在一条小船上。陈中柱派了个卫兵护送她们上岸,藏进农家的草垛里。 三天三夜,她们靠着老乡偷偷塞进来的窝头和咸菜充饥。枪声停了,卫兵杨凤高回来了,带来的却是噩耗。 王志芳强忍悲痛,跟着杨凤高去战场寻找丈夫的遗体。当地百姓早就把陈中柱的尸体运回村里,用河里捞起的船板钉了口棺材。 掀开棺材盖那一刻,王志芳差点晕过去。里面躺着的是一具无头尸体,军装上全是血迹。 “我要去要回他的头。”王志芳说。 李明扬和保安司令陈泰运都劝她别去冒险。“日本人杀人不眨眼,你一个女人家去了就是送死。” 王志芳不听劝,她找了件白衣服穿上,梳理好头发,挺着七个月的大肚子,带着杨凤高走向日军司令部。 南部襄吉正想在泰州站稳脚跟,需要收买人心。陈中柱牺牲的消息已经传遍全城,老百姓都在骂日军残暴。权衡之下,他决定归还头颅。 日军司令部的大厅里,条案上摆着那个红木盒子。南部襄吉穿着军装站在一旁,故作姿态地说:“陈司令是条汉子,是中国真正的英雄。” 他让人点香,又命令两边的日军士兵举枪致敬。这套虚伪的表演让王志芳恶心,但她一言不发。 南部襄吉问杨凤高:“陈司令有几位夫人?”又转向王志芳:“你有几个孩子?” 得知她怀着孕,南部襄吉假惺惺地说:“希望你生个男孩,继承他父亲的英勇。” 王志芳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抱起红木盒子转身就走。 回到船上,她打开盒子,青瓷瓶里装着的正是陈中柱的头颅,头发胡须都还完好。她小心翼翼地把头颅和尸身合在一起,选了泰州西仓桥附近一处僻静的地方下葬。 为了日后能找到,她特意记下了位置:从桥头数起的第十根电线杆旁边。 两个月后,王志芳生下了遗腹子。她给孩子取名“承志”,希望他能继承父亲的遗志。 1987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陈中柱为革命烈士。他的遗骨被迁葬到盐城烈士陵园,王志芳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 陈中柱牺牲时只有35岁,他本可以接受李长江的拉拢,换个中将师长当当,但他选择了另一条路。 这对夫妻用各自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骨气。一个宁死不降,一个孤身犯险。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正是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人,撑起了这个民族的脊梁。 信源:王志芳——百度百科
1941年,一中国女子挺着孕肚,领着女儿,来到日军司令部:还我丈夫首级! 麻
玉尘飞啊
2025-09-09 10:34: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