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号上午,中方在外交部官网上,正式对日本的参议员石平发布了反制措施,涉及其在华财产和亲属,并做出了入境管制。针对日本的某一个具体个人,发布类似措施,近些年还是非常少见的,那么如何看待中方的这个动作呢? 要说清楚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还得从石平这个人的底细说起。这位顶着日本参议员头衔的政客,其实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上世纪 80 年代去日本留学后就再也没回来,后来干脆入了日本国籍。 按说不管拿哪国护照,做人总得有点底线,可石平偏不,这些年他就靠反华吃饭,成了日本右翼圈子里的 "反华专业户"。 外交部的公告里把话挑得明明白白:石平长期在台湾、钓鱼岛、历史问题、涉疆、涉藏、涉港等一系列问题上散布谬论,甚至还公然去参拜靖国神社。这些可不是小打小闹的言论,每一条都踩在中日关系的红线之上,每一条都触碰着中国的核心利益。 辽宁大学的专家说得好,这哥们儿是日本国内相当 "资深" 的反华派,专门靠在右翼媒体上大放厥词谋生,哪儿敏感就往哪儿凑,怎么能刺激中国就怎么说。 最让人不齿的是,这人特别会抓时机,每次中日之间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准能第一时间跳出来,把道听途说的东西添油加醋写成书,煽动日本民众对中国的敌对情绪。这种靠贩卖仇恨吃饭的操作,几十年如一日地干,也真是没谁了。 但这次中方动真格的,可不光是因为他嘴巴欠。更关键的是,中国这次拿出了法律这个硬家伙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 这部 2021 年就出台的法律,到今年 3 月又出了详细的实施规定,把反制措施的适用范围、操作流程都写得清清楚楚。 以前可能还有点 "非正式" 的反制手段,这次可是完全按规矩来,冻结财产、禁止入境、限制交易,每一条都有法可依,这叫什么?这叫制度化、法治化维护国家利益。 仔细看看这次的反制措施,真是环环相扣,招招精准。财产方面,不管是动产不动产,只要在中国大陆境内,一概冻结;交易方面,国内任何组织个人都不能再跟他有来往,教育、科技、文化、经贸全包括。 人员方面,不仅他本人别想踏入中国领土,连直系亲属都被连带限制入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石平在华的所有利益都被清零,连想通过家属间接活动的路子都被堵死了。 懂行的都知道,这事儿的分量有多重。正如专家所说,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制裁日本国会议员。以前就算有外国政客跳得再欢,中方多半也就是口头警告几句,像这么直接动真格的,确实是近些年头一遭。这释放出的信号再明显不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是说说而已,核心利益面前没有商量的余地。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看看最近的大背景就明白了。虽然前阵子石破茂执政期间,中日关系出现了一些缓和的迹象,不再像以前那样高频次地在台海等问题上挑衅,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容忍个别极端分子跳出来破坏大局。恰恰相反,在关系稍有缓和的时候划出红线,反而能让对方更清楚地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碰。 更重要的是,这招 "杀鸡儆猴" 的意味相当浓厚。最近这些年,总有那么些日本议员不安分,一会儿窜访台湾,一会儿发表不当言论,以为跳得越高嗓门越大就越能博眼球。 这次对石平的反制,就是明明白白告诉所有人:别以为嘴上说说不用负责任,真要是踩了红线,中国有的是办法让你付出代价。 从国际层面看,这也是中国在完善反制手段的重要一步。以前西方国家总爱拿所谓 "人权"" 法治 "说事,动辄对中国实体和个人搞制裁。 现在中国用他们最讲究的" 法律程序 ",有理有据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让他们挑不出毛病。这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操作,既专业又有力。 当然了,这么做肯定会让日本政府有点尴尬。一方面,石平是他们的参议员,完全不吭声说不过去;另一方面,他们心里也清楚,石平的所作所为确实越界了,真要闹大了,吃亏的还是日本自己。 最近日本国内麻烦事不少,自民党刚经历选举挫败,还深陷 "黑金" 丑闻,经济上又依赖对华合作,这种时候根本经不起外交风波。所以就算想抗议,估计也只能点到为止。 说到底,这次反制石平,表面上是针对一个人,实际上是中国在主权问题上划出的一道清晰红线。它告诉所有人,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不管你在哪儿蹦跶,只要敢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就别想全身而退。这部《反外国制裁法》就像一把利剑,平时可能藏着,但一旦有人触碰底线,它就会出鞘亮剑。 以前总有些外国政客把反华当生意做,以为嘴巴上占便宜没成本。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已经把规矩立起来了:言论自由不是没有边界,政治操弄更不是没有代价。 石平这次算是撞在了枪口上,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日本议员。这事儿也给其他蠢蠢欲动的人提了个醒:反华有风险,开口需谨慎,不然下次冻结的可能就是你家的账户了。
9月8号上午,中方在外交部官网上,正式对日本的参议员石平发布了反制措施,涉及其在
非常盘点中
2025-09-08 15:20: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