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30 年一轮回的社会动荡又来了,可这次变了,以前一闹事就拿华人开刀,商铺被烧、家产被抢,华人成了出气筒,好像百姓没饭吃都是华人占了资源。可这次不一样了,雅加达的民众举着标语冲到财政部长家,把那些当官的府邸给抄了,糊涂了半个多世纪总算找对了真正的病根! 一场骚乱再次点燃了印尼。从雅加达、万隆到望加锡,愤怒的人群冲向议会,投掷石块和燃烧瓶。起因是一名网约车司机阿凡,在冰冷的防爆警车轮下失去了生命。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在普通人为生计挣扎时,印尼的国会议员们每月能领到5000万印尼盾的住房补贴,这个数字,是首都雅加达最低工资的整整10倍。政府大笔一挥,削减25%的地方预算,教育和医疗首当其冲,而房产税和土地税却在悄然上涨。 老辈人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次动荡,雅加达的唐人街一夜之间成了火海。华人开的百货店被撬开卷帘门,货架上的商品被哄抢一空,连墙上挂着的红灯笼都被扯下来踩烂。 有位在当地做了一辈子生意的华人老板,眼睁睁看着自己积攒了半生的店铺在火光里塌掉,他攥着被烧得焦黑的账本,不明白为什么日子过得好好的,突然就成了别人眼里的 “罪人”。 那时候的街头,总能听到有人喊着 “都是华人把钱赚走了”,好像百姓手里的饭碗空了,全是因为华人的仓库堆得太满。 这种把华人当作出气筒的习惯,在印尼已经延续了半个多世纪。早年间,荷兰殖民者离开后,留下的商业网络大多被华人接手,他们凌晨三点就起来打理店铺,靠着一分一厘的积累,慢慢在当地站稳脚跟。可在一些人眼里,这些起早贪黑攒下的家业,都成了 “不义之财”。 每次社会上有了矛盾,不管是物价涨了还是工作难找了,总有人把矛头指向华人社区。有位在雅加达出生的华裔年轻人,小时候上学路上总被同学扔石头,就因为他的姓氏里带着个 “陈” 字,好像这字天生就带着什么罪过。 但这次动荡的火苗烧起来时,情况完全变了。最先被围起来的不是唐人街的金铺,而是财政部长那栋带喷泉的别墅。抗议的人们举着写着 “停止贪腐” 的标语牌,从市中心的独立广场一路走到部长家门前,有人用喷漆在白色的围墙上写下大大的 “小偷” 两个字。 旁边卖报纸的摊贩说,那天晚上他的报纸卖得特别快,头版上印着的不是华人商铺被烧的照片,而是财政部长从后门偷偷溜走时,被民众拍下的狼狈背影。 这些年印尼老百姓的眼睛越来越亮了。他们发现,那些住豪宅、开豪车的,大多是跟政府官员沾亲带故的人。有次泗水港的码头工人罢工,要求涨工资,结果发现港口负责人把本该用于工人福利的钱,偷偷转到了自己儿子的海外账户里。 还有爪哇岛的农民,种了一辈子水稻,却看着灌溉用水被官员承包给房地产公司,用来建高尔夫球场。这些事攒得多了,大家心里渐渐明白,手里的饭碗装不满,不是因为别人碗里的饭太多,而是有人把装饭的锅都给撬走了。 雅加达的集市上,卖香料的老板娘最近总跟顾客念叨:“以前傻啊,人家说华人赚得多,就跟着去砸铺子。现在才看清,那些当官的把国家的钱往自己兜里塞,咱们却去抢邻居的米缸,这不是糊涂吗?” 她这话引来不少人点头,旁边修鞋的师傅接话说,前阵子他儿子在网上看到政府公布的财政报告,里面有笔说不清去向的巨款,数额够给全国的贫困家庭发半年救济粮,“你说这账算下来,该找谁说道理?” 华人社区这阵子倒是出奇地平静。有位开餐馆的华人老板,每天照样开门营业,只是在门口多放了几个灭火器。他说以前遇到动荡,夜里都不敢合眼,现在听到外面的口号声,反而能睡踏实了。 有天晚上,几个抗议的年轻人路过他的餐馆,还进来点了几碗面,结账时说:“老板,以前对不住了,那时候是真糊涂。” 街头的标语还在随风飘动,只是上面的字换了;人们嘴里的愤怒还在宣泄,只是指向的对象不同了。半个多世纪的弯路走下来,印尼的老百姓好像终于在人群中看清了,谁才是真正该被追问的人。 作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印尼的稳定与否不仅关系到本国2.7亿人口的未来,也将直接影响整个区域的格局。
印尼30年一轮回的社会动荡又来了,可这次变了,以前一闹事就拿华人开刀,商铺被烧
烟雨评社
2025-09-08 14:34:4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