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外媒的报道关注中美留学环境。8 月 25 日,川普会见韩国总统时宣称将在未来两年允许 60 万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8 月 31 日采访中又再度确认。但现实却背道而驰,美联社报道了中国留学生顾同学入境美国前往休斯顿大学时,在海关被拦下询问后禁止入境,且五年内不得再赴美。此事件在留学圈激起千层浪,家长和学生对入境口岸裁量权的不可预测性,以及是否会因家庭成员政治背景受牵连,充满担忧。尤其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半导体,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专业,风险非常之高。
从数据上看,美国国务院协同 IIE 发布的 2024 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表明,2023/24 学年美国在读国际学生总量达 112 万多人,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6.6%。然而中国在美学生为 277,398 人,较上一年下降 4.2%,自疫情后便持续递减,印度该学年以 331,602 人首次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留学生来源国。
川普虽期望增加中国留学生人数,可若要达成两年 60 万人赴美,需扭转当前递减趋势,这势必要在移民政策,特别是签证政策上大幅放宽。但自川普就任以来,移民政策持续收紧。今年八月,国土安全部提出改动留学签证和访问学者签证新提案,诸多限制条款严重影响留学生学业灵活性与就业机会。
上海交大与密西根大学的联合办学项目被取消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2025年1月10日,密歇根大学宣布终止与上海交大的合作。起因是2024年10月,5名合作项目的中国学生被美方指控“间谍活动”。
其实早在川普第二任期刚开始涉及到收紧中美之间留学相关交流的时候,我就说过是中国赴美留学在美国的相关消费和投资事实上是非常巨大的。
整个中国的留学相关关联的产业,每年为美国经济带来的资金输入事实上是超过150亿美元,只是这些没有被计入进出口的数额中,是教育服务类产业,也就是关税问题中简单粗暴的用进出口数字来计算国家所谓的“得失”的不恰当之处,也是国际合作交互的复杂性之一。
所以破坏中美之间在国际学生交流方面的互信,事实上损害的是美国的经济利益,好像川普到现在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但是信心这种东西是需要长时间的互信交流才能建立的,而且还需要繁荣频繁的经济交互作为基础。不是简单的招之即来,呼之即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