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三大战役后半壁江山的国民党如此不堪一击?这么说吧,真正决定胜负手的,其实是豫东战役。在此战之前,国民党军队基本还是横行霸道,但是豫东战役,国民党几乎是拼了老命和我军进行决战,结果发现,真打不过。 1947年的地图摊开,冷冰冰的一张纸,边上画着铁路线,城市标成黑点。 可当时的人看着,心里并不是点和线,而是一种被勒住脖子的窒息。 东北被拦腰切成两段,北满还算能喘口气,南满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麻雀,翅膀展开不了。 华北的张家口掉了,晋察冀像破碎的玻璃,被切开几道缝。陕北更是孤悬,胡宗南压上来,二十多万人像一堵墙,把贫瘠的黄土高原围得死死的。 山东那块本来富庶的地盘,被一遍遍踩踏,鲁中南今天还是解放区,明天又是国军旗帜飘着。 那时解放军的日子,其实比地图上更难。 粮征不上来,钞票像废纸一样贬值。民工偷偷跑掉,家里老人孩子饿得眼睛发绿。 刘伯承一句话,说山东的水都快喝光了,听上去夸张,但那是种发自心底的苦。百万大军要吃饭,要枪要炮,靠的是哪怕最后一点点土地的产出。 可土地被割裂,经济基石塌陷,怎么撑?所以,走出去,成了必然。 大别山那一跃,就是逼出来的。 十二万人翻山越岭,等再数人头,少了一半,重武器全没。 华野分出去的部队,在鲁南鲁西南也一路败仗。胶东丢掉,山东的根被挖了一刀。 中央恼火,直接撤了华野的番号。 那是华野的至暗时刻,就像一个人被剥去了名字,成了没人要的孩子。 可是,这种困境里,转机往往藏着。1948年的豫东战役,看上去只是一场大战,后来的人常常提起三大战役,却把它忘了。 可在当时,它像是一记猛然的转折,突然让人看见黑暗中那道坳口。 毛泽东说“坳子已经过去”,就是这个时候。 开封,成了舞台。 说是舞台,一点不假。 原本只是虚晃一枪,陈士榘、唐亮的兵团在城下绕一绕,引蛇出洞。可国军自己闹了笑话,把绝密城防图交给印刷厂去印,地下党人不费吹灰之力送到了解放军手里。 国军在北门摆了大炮,重兵集结,偏偏解放军从东西南三面一起压上。 蒋介石在南京拍着胸脯说能守十天,结果两天不到城破。河南议员在国会嚷嚷,蒋的脸色难看得很。 城破不是结尾,而是序幕。 区寿年兵团被合围,十几万人挤在豫东的田野间,乱成一锅粥。 邱清泉急急赶来,胡琏抛下辎重火炮,亲自带着前锋跑步北上,黄百韬更是带着交警和快速纵队星夜奔袭。 他们都知道,这一仗关系重大,输了,不只是一个兵团的问题,而是全局。 粟裕站在战场前沿,电报来回,参谋们面色凝重。 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收手,带部队撤,保存元气;另一条,冒险加码,把敌人拖得更深。粟裕选了后者。他赌国军的将领不会齐心,他赌他们各怀鬼胎。 他赌对方的迟疑,赌他们的贪功。他像一个赌徒,把全部筹码压在桌面上。 赌局最惊心动魄的时候,是区寿年突围那一夜。 夜色漆黑,火光把田野照得通红。区兵团最强的七十五师冲出来,结果被打得粉碎。 区寿年和师长沈澄年一起成了俘虏。这个消息传开,国军内部一片哗然。 邱清泉前期留了一手,没尽全力,如今脸上火辣辣的。黄百韬则拼到亲自站在坦克上,喊着口号往前冲。他是国军里少见的猛将,这一幕后来成了他们战史上罕见的记载。 可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整体的颓势。 解放军呢?其实也已到极限。 连续作战十八天,战士们鞋底磨穿,水源断绝,口渴得连稻田里的浊水都抢着喝。 伤员躺在麦田里呻吟,民工拉不动炮车,干脆就地倒下。那不是轻松的胜利,而是硬撑着的拼命。 等到黄百韬被打残,区兵团消灭,邱清泉最后放出了七十师从背后迂回,战场已是一锅夹生饭。 粟裕明白,再拖就要变成溃败,于是果断撤。 撤得狼狈,后勤被截,万余伤员和民工落在敌手,可即便如此,局势已经变了。 国军本想通过这场会战一举扭转局面,结果开封丢了,区兵团没了,黄百韬元气大伤,邱清泉自己也付出巨大代价。 解放军虽然伤亡惨烈,但留下的是士气的高涨。 国军留下的,却是彻底的失望。 更要命的是,他们找不到借口。以前说地形不熟,说友军不济,说后勤不足。 这一次,铁路、空军、四路援军全都上了,结果还是这个结局。 那种感觉,就像一个拳击手,竭尽全力出拳,打在对手身上,却发现对手还站着,还在喘气。 下一回合,他自己心里就已经输了。 豫东之后,兖州丢掉,济南孤城,王耀武十几万部队顷刻间化为乌有。 中原像多米诺骨牌,一块接一块倒下。毛泽东说的“坳子”,就是这种景象。 山最难的坡已经翻过去,往下就是轻松的下行。 那一年夏天,豫东平原的麦子已经收割,地里留下的只是被炮火碾过的焦黑泥土。 残破的枪炮散落在村口,孩子们把没爆炸的手榴弹当石头玩。 夜里,偶尔还能听到远处火车的汽笛,拉着国军残兵败将往南撤。风吹过田野,带着烟火气,也带着某种沉重。
为何三大战役后半壁江山的国民党如此不堪一击?这么说吧,真正决定胜负手的,其实是豫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9-04 22:33:17
0
阅读:16329
英翔
没有粟裕,解放战争真的要晚解放二年,毛主席原来的策略是五年解放全中国,粟裕硬生生的推进了一年半多!
情歌球场听情歌 回复 英翔 09-10 09:10
那你真的应该去查查资料了
英翔 回复 09-09 23:17
就一个廖耀湘有啥好牛的,最强三个被粟总秒了二个半,还有就是没有粟总前几次战役,辽沈战役还不一定能打成不是吗?
用户10xxx57
粟神一战转乾坤
伪造法律文书的判决书
兵败如山倒就是这个意思,豫东战役将国民党的士气打没了。粟裕是一位具有元帅格局的大将。
用户15xxx28
像豫东这样惊心动魄 错综复杂的战役也只有淮海战役能比 也只有粟战神能驾驽
用户10xxx14
决定胜负的是林彪,不是粟裕,看看傅作义。所谓不战而曲人之兵东北军一入关,国民党就已经大帮已去了,整整一百万人,国民那个将领🐫打的过,
一峰 回复 09-08 20:31
没有华东野战军的出色表现,国民党华东主力早就调东北去了,四野也成不了气候
maris 回复 09-09 13:22
决定胜负的是山东人民,无论是东野还是华野,山东兵都是骨干
听雁声
战神!
用户18xxx08
最主要还是教员统领全国战场,林帅在东北,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阵粟大军在中原,自己在陕北,互相牵制国军大量主力部队,才会有三大战役的决战胜利
chenkang
这不叫赌,叫兵法
一峰 回复 09-08 20:31
精算
一峰
豫东战役是国军表现最出色的一次,各部队拼尽全力,结果输了,国军一个兵团不敢单独出来了
用户10xxx01
睁眼说瞎话,辽沈战役如果输了,中国革命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成功。
落点 回复 09-08 23:43
这是解放战争最富裕的战 输个屁啊 谁来都不会输 塔山四纵才伤亡3000多人 预备队都没上 真正硬骨头只有锦州配水池那一场 拼光两个团 其他地方都是捶枯拉朽 国民党一运动战都是逃兵 廖兵团都要明码指挥了
一些
豫东战场失利,应该归结国军内斗的导致的!当然也得夸奖一下解放军的英勇。就当时的情况!国军内部的军阀们还忙着抢地盘,中央军的嫡系七十四师如果不消灭,你告诉我这地盘我们能分到吗?
闲云野鹤
粟裕应是当之无愧的战神
用户11xxx44
就这样的国军,在缅甸称王
布鹰
乱七八糟
苏米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