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知道起兵伐吴不对吗?他当然知道。 满朝文武,最反对的是诸葛亮和赵云。然后呢,诸葛亮守成都,赵云督江州。 两个不同意他伐吴的,他把大本营交给了一个,把后背给了另一个。最信任的人在最重要的位置。 刘备内心是这样的:你们俩说的都对,我也知道你们很对,但是抱歉,我不能听,云长,大哥来给你报仇了。
刘备为关羽报仇,带兵去打孙权,结果在夷陵被陆逊一把火烧得大败亏输,自己也病死在白帝城。可往深里琢磨,刘备这个人精,他难道不知道这仗不该打吗?他太知道了! 反对的声音,震耳欲聋。 朝堂上,反对最激烈、也最有分量的两个人是谁?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赵云。
诸葛亮是刘备的头号军师,脑子最清醒。他肯定掰开了揉碎了跟刘备分析过:曹魏才是咱们的头号死敌!孙权虽然占了荆州、杀了关羽,但咱们得联吴抗曹啊!现在跟孙权撕破脸死磕,那不是让北边的曹丕看笑话、捡便宜吗?荆州丢了就丢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咱们实力强了,再算账不迟!这道理,诸葛亮说得明明白白。
赵云,那是刘备最信任的老兄弟之一,忠勇无双,说话也实在。他直接跟刘备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咱们应该先灭了曹魏,孙权自然就服了。现在曹操刚死(曹丕篡汉),曹丕那小子不得人心,正是咱们北伐的好机会!您放着国仇不报,去报私仇(打孙权),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这话,句句在理,戳心窝子。
刘备的反应呢?他没听。诸葛亮和赵云说的对不对?太对了!刘备打了一辈子仗,这点战略眼光能没有?他比谁都清楚,伐吴风险巨大,收益渺茫,还可能把蜀汉这点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赔光。他知道诸葛亮和赵云是真心为他好,为蜀汉好。
但是,刘备还是铁了心要打!他不仅不听劝,还做了两件特别有意思的安排。
1.他把大本营成都,交给了最反对伐吴的诸葛亮! 让诸葛亮总理后方一切事务,管钱、管粮、管兵源、管朝政。这可是蜀汉的心脏地带,命根子所在。
2.他把自己的后路江州(今重庆),交给了同样反对伐吴的赵云! 让赵云总督江州,负责后勤转运和保障大军后方的安全。这位置多重要?万一前线有个闪失,赵云就是最后一道屏障!
这就太值得玩味了。刘备要是真昏了头,或者对诸葛亮、赵云起了疑心,觉得他们反对自己、跟自己不是一条心,他能把这么要害的位置交给他们吗?不可能!他肯定会找那些支持伐吴、拍马屁的人来守家看门。
刘备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把反对声音最大的两个人,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刘备心里跟明镜似的!他完全清楚诸葛亮和赵云是对的,他们的反对是出于公心,是真正的忠臣良将! 他信任他们的人品和能力,相信即使他们反对自己的决定,也绝不会在后方搞小动作,反而会竭尽全力保障后勤,稳定后方。这是何等的信任和胸襟?
那刘备为啥还要打?答案就在他那句没明说但写在脸上的话里:“孔明,子龙,你们说的都对!道理我都懂!但是……抱歉,这次,我不能听你们的。”
他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关羽的死。
关羽是谁?那是刘备桃园结义的二弟!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生死兄弟!关羽镇守荆州,威震华夏,最后却被孙权偷袭,兵败被杀,连脑袋都被送到曹操那儿去了(虽然后来曹操厚葬了)。这对刘备来说,是锥心之痛!是奇耻大辱!
刘备这个人,最看重什么?义气!名声! 他能在乱世立足,靠的就是“仁义”这块金字招牌。现在二弟被人砍了头,他这个做大哥的,如果连屁都不放一个,还想着什么“大局为重”、“联吴抗曹”,那天下人会怎么看他刘备?他手下那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将领们会怎么想?
他们会觉得:这大哥靠不住啊!连自己结义兄弟的仇都不报,以后咱们出事了,他能管咱们吗?刘备的“仁义”人设就崩了!人心就散了!
所以,对刘备而言,伐吴不仅仅是为关羽报仇,更是对他个人信义、对蜀汉凝聚力的生死考验。他必须打这一仗!哪怕知道是火坑,也得跳!他要向天下人证明:我刘备,重情重义,说到做到!敢动我兄弟,我拼了命也要讨个说法!他要用自己的行动,甚至可能是自己的性命,去捍卫“桃园结义”这个图腾。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矛盾又无比真实的刘备:
他的头脑是清醒的,知道伐吴是战略错误,所以他把反对伐吴但绝对忠诚可靠的诸葛亮和赵云,放在了守护大本营和后勤命脉的关键位置上,确保即使自己失败,蜀汉根基不至于动摇。
他的内心是燃烧的,关羽的血仇和“义”字的枷锁,让他无法选择理智。他必须用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哪怕是一场飞蛾扑火般的战争,来宣泄内心的悲痛,来履行对兄弟的承诺,来维护他赖以生存的价值观。
所以,当刘备站在长江边,看着浩浩荡荡的东征大军时,他心里想的,恐怕不是什么“收复荆州”,而是一句无声的呐喊:“云长,大哥来给你报仇了!”
千古以来,为了江山不要兄弟的,太多了!为了兄弟,不要江山的,只有刘备一个!
刘备最好的结局就是接受孙权的妥协,收下荆州,迎回孙尚香,班师回朝,然后再协助诸葛亮出祁山,有可能打败曹魏,统一中原。
刘备伐吴与其说是给兄弟报仇,不如说是为一统天下争取一丝希望。隆中对都说了,要荆益两路出兵,本来荆州他就只占了一部分,如今还丢了!隆中对北伐的规划可以说破产了。他只有趁自家的荆州系文武对荆州还有一些影响力,而东吴还未必完全掌控荆州,做最后一搏。赢则希望保留,输则只能割据一方等死。结局大家都知道,他兵败病死,诸葛亮穷尽一生北伐也只能失败,姜维对外作战一停下,蜀汉跟着就灭亡。
从刘备起家到建立蜀国,由于底蕴的问题,武将是顶尖的,但顶尖谋士除了诸葛亮竟然找不出了,有人说庞统,但他连自己的命都保护不了,谈何取胜?法正同样是昙花一现,没了。结果刘备大军起初势如破竹,待陆逊坚守城墙时,刘备谋士想不出有效的攻城办法,拖到炎热的夏天,出了个将军队移至树林避暑的馊主意,聪明的人应该撤军了,来年找机会再战,次点主意就是每隔中段距离设防火墙,烧也是烧前面几个营帐,后面没有被烧的能做好准备迎战了。
善行天下
小编你只对了一半,另一半一半没猜对。刘备此行不知自已会失败,更不知连命也丢了,此行他要为关羽报仇是真,不知自己会败也是真,只是他不知会输给一个东吴小辈,你说呢!
万里长鸿 回复 08-25 20:06
主要刘备咽不下这口气,久攻不下,士气低迷,是个正常人都看出应该撤军了。但刘备钻了牛角尖,必须死磕。临终晚年受此憋屈,没一口气上不来就不错了,转牛角尖也很正常。
子曾曰
想想刘备集团里的荆州派系,有多少家眷在荆州,不打能行吗?
烟月山风
季汉一州之地短短几十年的光芒盖过了整个东汉,没有刘关张诸葛的季汉,整个三国时代就是又一个无人在意的五代十国乱世,曹操就是个强一点的朱温,孙权袁绍也就是是个一笔带过的军阀头子
用户47xxx39
逗,你觉得诸葛亮有这个能力吗?主席都评价亮军事不足
嚴小平
蜀汉太弱、曹魏太強,打下东吴统一南方再图北伐在战略上沒有问题。东吴刚害了关羽,刘备出兵师出有名。最后被夷陵一把火烧回白帝城也只能感叹汉室难兴
用户16xxx13
在三国志,刘备伐吴,找不到诸葛亮反对的记录。三足鼎立,曹魏最强,在冷兵器时代,东吴和蜀汉合起来的人口还不及曹魏。刘备如果连东吴,都打不过凭什么打得过曹魏。而且丢失荆州的蜀汉根本没有能力统一中国,没有荆州只能从汉中出兵越过八百里秦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果从荆州出兵就方便多了,所以刘备一定要夺回荆州,这个方案和思路无疑是十分正确,关键在于没想到身经百战的刘备打不过陆逊。
没有名字的用户 回复 08-29 11:02
诸葛亮不可能反对的,因为诸葛亮就是荆州派,老家被偷了,诸葛亮如果公开反对刘备反攻荆州等于得罪自己的整个派系,没人支持别说当丞相了当了皇帝都分分钟下台,诸葛亮最多是不出声
穷鬼
可能吗?孙十万也是有野心的
guwuyilei
根本原因不是报仇,离关羽死几年了,曹操死了,孙权曹丕都是小年轻,刘备六十多了,到了刘邦刘秀去逝的年龄了,没时间耗了,北方伐曹一点胜算没有;再不伐孙吴,固守川蜀,他一旦死,年幼太子撑得住局面吗,内忧外患……
高拉特的寓言
历史上并没有桃园三结义,刘备三人也并不兄弟相称
用户57xxx04 回复 08-25 20:44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关羽传;“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张飞传。恩若兄弟!飞兄事之!
子衿十年
没有罚吴,就没有后来的昭烈
可以加点香菜吗
刘备在赌曹丕也会出兵,然后东吴在曹魏的威胁下归还荆州一两个郡,这样不会被锁在蜀地,对阵型里的荆州派也有个交代。奈何曹丕选择坐山观虎斗,想等季汉和东吴两败俱伤再下场捡便宜,结果刘备败的太快也太惨了,东吴基本没有太大损失。东吴因为连续两场对刘备的大胜,士气正盛,曹魏后面下场也没捞到好处。
我家住在松花江上
进攻东吴也是无奈之举,东吴消灭荆州集团后双方已经撕破脸了,即使再议和也谁都不信谁。失去荆州蜀国只能等死,翻越崇山峻岭进攻魏国的方式诸葛亮已经亲测行不通了。诸葛亮也不是完全反对伐吴,诸葛亮建议是挑拨魏吴的关系,等待时机再出兵,这个建议在当时是最好的了。但是刘备统治的根基是荆州派,荆州老家丢了想打回去,刘备也不能不顾荆州派的想法,可以说这是个死局
橘子2号
兄弟义气什么的不好说,但是吃了这么大的亏还不报仇,估计以后队伍也不好带了。 以打促和才能和,谁知道玩脱了
喵帕斯本斯 回复 08-25 23:11
备备吃的败仗多了去了,什么时候因为败仗而舍不下面子了?
冰雪紫芝恋
刘黄鼠当时跟刘璋也称兄道弟的,一转眼就把人家地盘抢了去
睡中贵族景甜百睡山
一个人报仇,一个收回荆州。不然一个蜀州之地也难以北伐
天天向上
伐吴绝对是对的,因为刘备还想统一天下,只有收回荆州才有那么一点可能。失去荆州,蜀国只能偏安一隅了!
大中华田园犬
说得好像有人支持刘备伐吴似的,荆州派首领诸葛亮明确不支持,益州本土派代表秦宓更是因为劝谏刘备被下了大狱,东州派领袖黄权更是直到夷陵火起之前都在劝,然后被刘备打发到江北去,法正之后刘备最厉害的谋士马良也因为反对伐吴被刘备贬出大本营去安抚武陵蛮去了,马良如果在大本营里,陆逊烧不起那把火。结果?????
名字一定要长
刘备伐吴可不止是为了荆州,诸葛亮自己的隆中对策他自己能不知道荆州的重要性?那既然如此,这个荆州非打不可的话那诸葛亮又为什么要反对?这可是他自己提出的计策。只是在当时的形势来说荆州有,最好,没有其实也有第二条路可走,这条路就是庞统提出的路线,以益州作为根据地,向凉州进发,稳定雍凉之后再整合兵力与曹魏一较高下,在此的前提都是与东吴交好,并且荆州本就是四战之地,作为打开东吴的门户,曹魏势必也会在荆州与孙吴纠缠,因为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就面临着曹魏的巨大压力。所以诸葛才反对。而刘备必须要打的原因就是第一,政治信仰,仁德之君本就是刘备的政治信仰,而刘备以仁德治天下这也是刘备集团的政治方针,就好比我们党的政治信仰就是人人平等,人民才是主人是一样的。第二,我认为刘备本就是个仁德之人,现在很多人都喜欢黑刘备,说他假仁假义,可别人就是生活在他的仁义之上,他没有对不起别人,有人说他投靠曹操又反叛曹操,这个不存在的,他投曹操本就是被曹操逼迫所致,按常理来说没让关羽把曹操当街办了就已经是对他最大的回报了,所以不存在叛操的说法,并且汉昭烈帝的名头可不是白叫的,这是历史公认的名头,不是谁三言两语就黑的了的。
心中有座佛镇着魔
为江山杀兄弟杀至亲的数不胜数,为兄弟报仇不要江山只有汉昭烈帝
陆畏因
你是不是桥头那个说书先生转岗的?
云顶居士
诸葛亮和司马懿一直在上演狡兔死走狗烹的戏码,所以诸葛亮才会七出祁山,就是告诉司马懿接着唱,接着舞,是诸葛亮举蜀汉之力成就了司马懿
动漫专属
三弟,兄与你同往!
山争
刘备伐吴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反而是诸葛亮、赵云,他们应该全力支持伐吴才对。东吴作为抗曹盟友,在蜀汉全力北伐的时候背刺蜀汉夺了荆州杀了关羽。关羽当时什么地位 ,妥妥的蜀汉二号人物,刘备结义兄弟。这种情况下不伐吴,继续跟孙权结盟,那关羽的死怎么算?国内外各方势力还有谁把你刘备当回事?其次,丢了荆州蜀汉国力军力直接腰斩,汉中之战虽然赢了,但是曹操撤军那一把操作,让刘备在汉中得不到任何补充。想要进一步发展只能拿下富庶的江南地区。第三,周瑜鲁肃在的时候,孙权是极力抗曹的,吕蒙陆逊上台后 曹操派人来谈合作,孙权在他们的建议下向曹操称臣。这一操作,估计曹操都得懵逼。这种情况下,刘备再跟孙权结盟,那不是孙权什么时候想踩一脚就踩一脚么。所以站在刘备的立场上,伐吴才最佳的选择,只可惜手下谋士不给力,又在中途折了张飞。但凡法正庞统有一人还在,又或者蜀汉有一人能代替诸葛亮坐镇成都,刘备都不至于是如此下场。
用户10xxx08
刘备是人,关羽也是人,张飞更是人,虽然正史上并没有三人桃园结义之说,但三人感情深厚是真。我虽(刘备)称帝了,云长死于东吴,翼德也因急于伐吴而死于属下,我有何面目见二弟三弟于地下?
用户47xxx39
毛主席说了,荆州益州战线太长首尾不能顾。就此评价亮军事不足。
用户10xxx92
脑子是个好东西
yq
没有桃园结义。。
袁山秀水
伏闻圣朝以孝治天下
大富大贵
人家孙权给你几巴掌几脚你特么屁都不敢放,什么玩意,不要说跟人家大魏国动初,,杰瑞给你几巴掌就干死你了
王者之风
当张飞出来喊一声大哥,诸葛亮就知道再也劝不住刘备了,后面老张一死,全玩完。
穷鬼
说得很对
龍的心
委内瑞拉,我小弟,谁敢动它,我同谁过不去,我话架!!!
微雨燕双飞
同意你的观点。
用户15xxx61
有理
巨石灵王
兄弟义气误国!
沉默or死寂的沉默
正史上,没有桃园三结义,而且关羽比刘备大……
蓑羽
刘备伐吴对不对不知道,但是刘备如果不伐吴,刘备这个人和三国这段历史会失去不少风采
平静~开开开
根本原因是刘备自己能力有缺陷,看看刘备的祖宗刘邦,起点还不如刘备呢
回头不是岸
当张飞喊出一声大哥的时候,诸葛亮就知道,是非对错刘备已经无心分辨了!